第四章变故(1/2)
“早在进入běi jīng城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说过,如果中原人反对,我们就回到我们的老家,孕育我们生长的白山黑水之间。但,这一待就是200多年,200年间旗人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也无时不刻的为守护这片河山付出鲜血与汗水,似乎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rì子。但近几十年的内忧外患,国力rì渐衰弱,天变了,我们也要去变。世界在变大,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这片地方了,生活在改变,不变的是要不断去学习。不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做出抉择,并为此付诸行动,然后就是满怀希望的活着。……”没有想到,这是德庆听父亲最后一次长谈了。
事情的变化总是这么突然。平淡的rì子看似无奇,却藏有温馨,当变化突然来临,才感到其珍贵之处。大清朝亡了,溥仪逊位,远在盛京,尚且年少的德庆体会并不是太深。但是,阿玛的突然故去,却给这个家以沉重的打击。
大清帝国倒塌后,瑞源就经常去城西的黄寺礼佛。黄寺作为清代东北地区最大的喇嘛寺院,曾经香火旺盛一时,随着国家的没落,其也不再有往rì的辉煌了。但作为清帝国国教的喇嘛教,在旗人心中的地位已经渐渐取代了萨满信奉,为了德庆出国的事情,瑞源打算再去请教一下伊庆阿格喇嘛。
这已经是第三次。人总是在彷徨,无法下定决心时,去请教冥冥之中的上苍,而得到的答案却也总是让人捉摸不定。大师的帮助在于分析问题,而最后的决定还是要自己去下。头两次,瑞源带着德庆一起,这次则独自前往。
“虽然人们总是愿意去帮助别人做出决定,为人父母更是如此,但后果更多的要由本人承担。无论做出什么决定,本人都要清楚的知道他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承担的那份责任。”
“其将来面对的则是更为复杂的事情,动荡的年代,总是需要去适应。父母的作用更体现在监护上,当孩子的行动,决定没有超出道德、法律的界限,他是有权利去做的,即使有些不当,那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在现在的情况下,更需要其自身的成长,人总是伴随着艰难的抉择成长的。”
“是啊,想想先祖们,那时,这般大儿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