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汉飞将传 > 谈谈《三国》中的吕布

谈谈《三国》中的吕布(2/2)

目录
好书推荐: 网游三国之纵横天下 邪商 流浪剑客在大秦 问天寻道 英雄联盟符文的战争 破茧成谍 皇宋 残世狂夏 羲天 毕业了你还会想着谁

其实,对《三国》中的叛降行为,总体上不仅不应看作是十恶不赦的,反而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其道理用不着寻经据曲地找理论根据,小说本身表现得很明白:

没有许攸、张颌、高览等人的叛袁降cāo,曹cāo就很难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没有张松、法正、严颜等人的背叛刘璋,刘备将不知如何取得西川。没有徐晃背叛杨奉,曹cāo的“救驾”之功了将大费周折。孙策若不背叛袁术,如何创建他的东吴?

这些所谓叛降行为无疑是应该肯定的。总的说,《三国》中的叛降行为,在-军事斗争中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它往往会造成或大或小的混乱,但混乱之后会产生新的更强大的稳定秩序,真正造成负面影响的叛降很少,绝大多数叛降力量的走向,是从原来或腐朽、或将败亡、或弱小的集团,投入到新兴、强大、胜利在望的集团。叛降行为是衰败的旧世界旧秩序灭亡的摧化剂,是建立新秩序的助动力。如果承认进步、光明是符合历史cháo流的力量,是一定会战胜暗、落后的力量,这是“不可逃”的“天数”,就应该承认包括吕布在内的大多数的叛降行为是合理的。这其中虽然免不了有像丁原那样的仗义之人的牺牲,但“得失之间”是不难评价的。

这里需要说的是,《三国》中,众多的叛降者和吕布有大不同。他们除了前边提到的,在决定叛降与否时免不了一番痛苦外,特别是投降之后,往往对新主人表现出超常的忠义,大约是为了弥补其内心在道德上的亏损感。如庞德对曹cāo的忠,姜维对蜀汉的忠,真是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如果要他再选择一次,即再叛降一次,是不可能的事了。赤兔马的命运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这种道德观。赤兔马的第一个正式主人是吕布,吕布死后关羽得之。它使两位主人在战场上出尽了风头。但关羽死后它却再也不肯为第三个人(马忠)服务了,“数rì不食草料而死。”书中为了强化有神格的关羽形象,可以让一匹马的寿命延长十数载,而且强行扭曲本质。然而赤兔马到底属于谁,一生效忠谁,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演义讲究的是忠义,而赤兔马在演义中,却成为了演义的牺牲品。众多的叛降者,即使感到新主人并不怎么贤明,也只有追随到底了。如陈宫先曾“弃”cāo而去,投在吕布麾下,吕布每每不听他的忠言,“意yù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耻笑”,此不忍可以说联系到了最后白门楼的话,“布虽无谋,不似你谄诈jiān雄也”,也就是吕布那一点真挚,让陈宫不忍弃。吕布兵败被俘,曹cāo再三劝降、陈宫竟宁死不降。陈宫并不认为吕布是贤明之主,但囿于忠义观念,甘愿去死。话说到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为什么宁可“一言不发”也不设法逃离曹营,再去投刘备。

《三国》虽然写了不少叛降者,甚至人予有限度的赞许,但更多的是写象张飞、关羽、伍孚、黄权、王累、沮授等辈的忠义之士。他们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给人超常的崇高感。《三国》的“主旋律”,是彰扬忠义之士,是为了树立忠义的典型。但中国封建时代所高悬的忠义样范,事实上标准太高,远远超过了一个个体生命所应承担的负荷,它动辄以生命为代价,不符合人xìng,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做不到。《三国》无意中也透露了这一点。“官渡之战”胜负未见分晓时,曹cāo方面的不少人与袁绍暗通,准备曹cāo一失败的后路。这曲折地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不愿做忠臣义士的人大有人在。由此推论,象吕布那样一叛再叛的不忠不义的人,在小说中很少,但在生活中很多。可以说这个形象是很真实的。有特殊的典型意义。

吕布是《三国演义》里众多叛降者中最有个xìng的一个。他同别的叛降者一样,自然不会有超越历史的眼光,在他恐怕连“择木”、“择主”的思想水平都没有。他的不忠不义、一叛再叛是纯粹出于xìng格,他不愿久居人下,一切以“个人幸福”为归旨,一切从个人的yu望和爱好出发。什么忠义、“父子之情”都不能把他束缚,他达到了实践理xìng的“zì yóu”和“自律”。说反丁原就反丁原,说杀董卓就杀董卓,何等的决绝!当然吕布也不是反一切伦理道德的恶棍,他既能优待尊重敌手的妻小,更深爱自己的妻妾。当下邳被围时,陈宫向吕布献策,由吕布带领一部分兵将出屯城外、陈宫守下邳,成犄角之势,可破曹军,吕布认为“极是”。可临要出发这际因舍不得发妾之爱,放弃了这个计策,终于导致了最后的失败。这固然说明吕布“无谋”,目光短浅,但较刘备把妻子看作衣服,还是更具几分人xìng的。吕布为了得妻貂蝉的爱,敢于和当时权倾天下、且有父子名分的“老贼”决裂。当时吕布面前的路实际有两条:一条是舍弃对貂蝉的爱,继续做董卓的义子,这样至少不失中郎将、都亭候之位;董卓若称帝,吕布也许还会“总督天下兵马”。显然这是一条稳当的取富贵的路。另一条路是杀掉董卓而得到貂蝉的爱。要杀董卓,谈何容易,前车有鉴,稍有疏漏就会有生命之虞(后来的事实证明,即使当时成功地杀了董卓,还是召来了祸乱,使得吕布不能在安存身)。这是一条布满荆棘,处处是陷阱的路,而吕布勇敢地选择了这条路。这就是吕布:因贪恋妻妾的爱,把战争的胜负置之一边;为了得到一个心爱的女人,放着稳稳当当的富贵路不走,甘愿冒险,置地位权力于不顾。这样的人物形象,不仅是在《三国》中,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是罕见的。他颇有几分象莎士比亚笔下的安东尼,安东尼是为了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的爱,可以把他的事业、权势、雄心壮志、***荣誉统统牺牲掉。当然在别的大英雄们看来,象吕布如此的“贪sè”实在可鄙,不屑一顾。这恰如莎士比亚在《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剧中写到的:“天神给我们缺点,使我们成为人。”吕布是有“缺点”的,唯其如此他才是可信可感的人。他的缺点之一是纵表,但纵情胜无情,他比之那些把妻子看作衣服,或以妻女为代价向上爬,甚至杀妻以获取富贵的英雄们,高出一筹。怪不得《水浒》梁山好汉中有人“平昔爱学吕布为人”。说到底,吕布这种个xìngzì yóu的、我行我素的、为满足个人yu望连忠义这样的道德信条都敢不顾的xìng格,是与他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的。他自然会被社会看作是危险的人,“仁慈”如刘备者,不顾他曾“辕门shè戟”,两度不废家小的“好处”,yù置之死地而后快;虽然jiān诈,但爱将如命的曹cāo,终于也容不下吕布。他的结局只能是悲剧。

目录 没有了
新书推荐: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