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名将(1/2)
第211章 名将
孙恩虽然被刘宣之击败,但浃口、余姚、上虞等城池仍被其控制。
山阴周围城池只剩下邢浦,此城位于山阴之北三十五里,乃是北面与三吴的相接的咽喉要道,拿下此地,便切断了会稽与江左的联系。
而谢琰击退孙恩五万大军后,便志得意满,没有趁胜追击,扩大胜局,在城中既不抚民,亦不恤兵。
没过几日,孙恩又卷土重来,两万人马直逼山阴县北之邢浦。
声势比较上一次反而弱了许多。
“妖贼去而复返,必有蹊跷,属下建议先固守,静观其变,贼众远来,粮草无以为继,必然难以持久。”
高珣作为高氏子弟在谢琰面前说的上话。
原本就是北伐老卒,又跟着刘道规屡次征战,见识也跟着增长起来。
一旁的广武将军桓宝道:“强贼在海,来自自如,在会稽盘踞多年,对地形的熟悉在我军之上,不宜与其野战,当严密防备,在南湖设水军营寨,以为警戒。”
会稽南湖与海相通,天师道无孔不入,对此地地形摸得滚瓜烂熟。
龙亢桓氏也有不少人为司马氏效力,士族高门之间互相联姻,你中有我中有你,早已司空见惯。
建议都是好建议,谢琰麾下北府台兵中也有不少人,都看出天师道有些异乎寻常。
孙恩手下有二十余万青壮,不可能只有两万人马。
但再好的建议也要主将听从才行,谢琰冷哼一声:“苻坚百万之众,尚且败于我手,何况区区妖贼?吾反手可灭,众将听令,与吾出城决战!”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起到了反效果。
让谢琰更加目中无人。
上党太守张虔硕道:“士卒尚未进食,不如大飨士卒,明日再决战不迟。”
“当先灭此寇而后食也!不必多言,出城决战,违令者,斩!”谢琰已经穿戴盔甲,提起宝剑,满脸傲气,与两个儿子谢肇、谢峻一同出门。
谢琰手上捏着假节之权,战时可斩违抗军令之将吏。
众将无奈,只能各起部众,与谢琰一同出征。
士卒腹中空空,又未见赏赐,皆无斗志。
且谢琰督镇东府以来,既不囤积粮草,也不修武备,很多士卒身上盔甲都不全,就这么跟着谢琰出城。
唯一还有有斗志是广武将军桓宝,麾下八百西府精锐,龙精虎猛,走在最前为先锋。
行至千秋亭,河塘相连,水网密布,道路逐渐狭窄。
一场春雨,烟波袅袅,水雾遮天蔽地。
三吴地区进入了回南天,也就是返潮,到处都湿漉漉的,让士卒越发难受。
谢琰也烦躁不已,战马不安的低鸣。
高珣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苦劝:“妖贼久在会稽,阴险狡诈,知悉地形与气候,北府皆为北人,不耐潮湿,不如暂驻扎于此,广派斥候,哨探周围形势,再做打算。”
斥候为一军之耳目,不过北府军皆为步骑,在这种天气下的会稽周转不开。
“狭路相逢勇者胜,妖贼若敢埋伏,正是天不养国贼,令其引颈就戮耳!”谢琰的刚愎自用已经深入骨髓。
自幼他便被谢安称为“统军治国之才”,淝水之战中,他力劝谢石听从朱序的建议,主动渡河出击。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以名将自居,受到了朝廷的青睐。
出身顶级高门,一辈子顺风顺水,走到任何地方都受人吹捧抬举,从未经受过挫折,自然心高气傲,不知世事之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