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拜师有礼(一)(1/2)
第五十六章拜师有礼
先生学者师,文笔峭如山。有时骋奇怪,倒引天上泉。
达观古有作,奇探今孰贤。我亦颇自我,种芝东来阡。
笑倚央境月,冷歌松下烟。陆耘秀新插,水捕排旧筌。
闻师有紫书,愿启黄笈传。三月下汝江,支离拜师前。
归来凤冈上,藉兰潄潺湲。服师双麟芝,至今腹果然。
《友人自临川来携庾台赵先生与曾丈诸葛帐干丈》——宋利登
里面其实挺简单朴素的,一张床、一个床头柜、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大书架,其它也没什么引人之处,要说让人留意的也就是桌子边上的大缸了,咦,桌子上还有个小缸呢!
里屋那一排摆满了长短不一的书画的书架上竟然也摆放了几盆高泽叫不上名字的绿色植物,直让高泽感叹,这到底是什么植物啊?这屋里的味道如此的浓烈,空气如此的浑浊,居然还能生长的如此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真是不错啊!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家里不用的瓶瓶罐罐、老旧物件,只要是能换钱的还不赶紧换呀!至于那些没什么用处的,也是早扔了早好,省得占家里的地方。
赵老爷子可不知道高泽的心里在盘算着什么,只见他又拿了两个小玩意放在桌上,一个是瑞兽镇纸施以深绿色釉,兽首高昂,嘴作嘶吼状,器具虽小却气势撼人。
待高泽回过神来,见师傅已经坐在椅子上,望着自己出神呢!
好字,好词,好意境呀!好一首《舍赋》啊!用“颜体”写来,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倒是把师傅所居之所、所处之境描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更让高泽学好“颜体”之心愈加强烈。
当然,高泽最先注意到的还是一幅字,应该也是师傅的作品了,“外若难入目之陋室,实则存青史巧工之天堂。墨染生宣,绽开点点蓬莱;瓷玉细捧,烛光瞑瞑相望,掩卷虚阁,闪烁诗禅荧煌。紫陌九衢,欲观红日西晡,一方天地为玄黄”。
“质卿”?质卿不就是柳商贤吗?这个柳商贤是清同治时的举人,苏州吴县人,官到宁海知县。
桌子上的不是缸,是笔海,还是个哥釉青釉里红大笔海,广口束腰,口略大于底,泥鳅背圈足。包浆润泽浑厚,哥釉鱼子纹地绘青牧童,山峦,柳树。釉里红树为点睛之笔,使画面变得活跃起来。一派夏日牧归的景象。只是口沿上有一小块釉剥落了,别的倒是非常的好。
果然,赵老爷子把两个小物件往高泽面前一推,说了声:“喏,拿去玩吧!应该都是些书案上的老物件,都是我出去收废品的时候,人家拿出来当废品卖钱,这都是瓷的我不收,人家就让我顺道给扔了,我拿回来仔细一看,还挺漂亮,就给留下了。”
高泽闻言接过,细看之下,吃了一惊,此笔以象牙做柄,笔头以朱砂染色绘作夔龙纹饰,制式规整,造型古朴。
“小泽啊,我问你,你可知道石查是谁吗?”赵老爷子见高泽已经看过了毛笔,就出言问了他一个问题。
赵老爷子接过书,看了一眼,又翻了翻,呵呵一笑,说:“小泽啊,你还真行呀,就看这小铜盒的几个字,就能知道这是谁了,还知道他的书,这玩意师傅收了有一段时间了,也经常拿出来把玩,怎么就没留意这些个字啊?画啊?”
“哦,师傅,还有这好事啊?怪不得,我家河*南在沪市的邵伯伯总能收着好东西,上次还给了我一个剔红圆盘呢,可漂亮了!”高泽一听就想到了给他东西的邵如阶,看来师傅这儿的好东西应该不少,他收了这么多年的废品,现在的人特别是农村的,谁知道什么古董古玩文物呀?
老爷子打开桌子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两个铜制的盒子,盒盖上还分别刻画竹塘泛棹图和山水图。
看来,自己送到林老头那儿的东西,肯定也是被他不费吹灰之力收入囊中的,有这样一个好徒弟,以后捡漏的机会可就多了,说不定院子里的那堆废品里就有好东西呢!
高泽见师傅夸自己,也是微微一笑,连忙跟师傅解释说:“这些啊,都是我爷爷和干爷教给我的,观察事物要细致,一丝一毫,一寸一厘,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有什么诗文、题字、钤印,更要刨根问底,细究深查的,都得要弄明白,弄清楚了,不然也睡不着觉啊!”
高泽进屋也有好一阵了,鼻子总算是适应了这样的环境,要不然,非得出洋相不可。
嗯,还有刻字,是诗文: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材质珍贵,包浆深厚,可见是年代久远之物。拿在手中,轻重合适,用手比划比划,还是比较称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