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第二维度6(2/2)
“就是文物,弄点水把石碑冲干净了”,王先初随口就说。不一会,有工人用自来水把石碑冲干净,王先初仔细再看石碑上的字。一共就三个字,竟然还是小篆。王先初多少对小篆有些认识,但很肤浅,多亏字体不太复杂,他才能认出前两个字,他人出的两个字是;大同!
建筑工地挖出了文物,消息很快传开,一个小时后考古工作者就到了,考古工作者告诉王先初,第三个字是“城”,碑文就是;大同城!
小篆通行于秦汉时期,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施工的工地可能是秦汉时期一座古城遗址。果然在后续的挖掘中发现了青铜器,陶器和一些竹简,经考证青铜陶器和竹简都出自秦末汉初,竹简上的文字证实了考古队的判断,临泉胡同是秦汉时期一座规模不大的城池遗址,很可能因存在时间短暂,文献上并没有记载。秦末汉初正是中国历史上战乱的年代,竹简上记录了小城被废弃的原因,小城曾被项羽的军队屠城,然后放火烧了城池。
王先初并不关心那些文物,他只关心石碑上的三个小篆,那三个字绝不可能是巧合,恰好就和《末rì》里的“大同城”同名?恰好也是被屠城?恰好就在上官丽荣所住的的胡同?最无法解释的是这座池并没有文献记载,也就是说在石碑没有被挖出前没有任何人知道曾经有个“大同城”。《末rì》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末rì》用一种神秘的方法知道大同城的存在,然后借用了大同城的名字。
那么《末rì》又想说明什么?
想到这王先初不寒而栗;无论秦末汉初和《末rì》大同城里的人都死了,那么这条曾经居住过胡同里的人呢?王先初急忙开车直奔分局,经过分局和市局户籍科和档案室三天的查寻,在2000年9月前曾经居住在临泉胡同里的居民档案全部调了出来,结果让王先初惊得浑身的汗毛都立了起来!
档案显示;几乎所有曾经在2000年9月前居住过的人都相继死于非命,也都葬于双子山公墓!
2000年8月上官丽荣猝死在家阁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