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改礼仪(1/2)
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4)
标准石油公司帝国的庞大规模和冷酷无情使其弥漫着不祥之气。托马斯·劳森(ThomasLawson)在他所编写的《疯狂的金融》(FrenziedFinance)一书中,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这样描述该公司的总部新址:“在新世界这座伟大的城市里,最豪华的一条大街的尽头是一座用纯灰sè的石头建造的庞大建筑物。它像监狱一样牢固,像尖塔一样高耸,它的正面冰冷而又令人生畏,看起来好像是在指责过往的人们心不在焉的不严肃之举,对着它那让人印象深刻的、照shè着夕阳光的飞檐皱着眉头,露出不悦之sè。人们指着它那古板的入口,迅速扫过那一排排好像睁着的大眼睛的窗户,相互催促着,快步走过去,就像过去西班牙人走过那些调查部门的大门时常做的那样。这栋大楼就是百老汇第26号。
洛克菲勒的野心会大到什么程度呢?在其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时期,有人猜测,洛克菲勒不仅想要主宰美国石油业,他还要接管这个国家。他们认为,洛克菲勒已经建立了一个家族统治集团,使其成为”看不见的美国zhèng fǔ“,成为”烟幕后cāo纵美国zhèng fǔ的掠夺xìng资本“,这是莫里斯·比利(MorrisBealle)在其《洛克菲勒财团》(TheHouseofRockefeller)一书中的描述。艾达·塔贝尔所揭露的洛克菲勒那些行贿与受贿行为并不是出于商业利益,而应归因于无限大的野心。
是什么驱使洛克菲勒这样做的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却仍然保持着他年轻时的节俭作风。他的传记作家罗恩·切尔诺描述了他过去如何保存寄给他的那些包裹上的纸和绳的情形。他的妻子劳拉·塞莱斯蒂亚诺·斯佩尔曼(LauraCelestiaSpelman)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他的家庭生活简朴,他的三个孩子共用一辆三轮车。
洛克菲勒的慈善事业、宗教信仰与其对劳工权利的厌恶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认为,从道义上来看,人一定要用自己的财富去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但他也认为,在实现利润最大化时,采取任何必要的手段都是没有错的。1914年4月20rì,为了镇压矿工罢工,洛克菲勒麾下的美国科罗拉多燃料与钢铁公司(ColoradoFuelandIronCompany)雇用侦探枪杀、烧杀20名男子、妇女和儿童,这就是著名的”拉德洛大屠杀“。
19世纪末,洛克菲勒建立的石油帝国看起来固若金汤,但新一代的记者是”专门搜集并揭发名人丑事的人“,他们正在着手对付这个美国商业巨头。艾达·塔贝尔就是其中的一位记者,由于受孩童时期在皮托尔镇的经历的影响,她决定以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为例来说明人们rì益关注垄断托拉斯在美国经济中的崛起。”摆脱了惊慌、悲痛和纠纷之后,从父亲的谈话中我获得了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我现在仍然坚守着,即需要负责任的事情都是错误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