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进帐八十万(2/2)
“崇纶出身上三旗世家,本不应严惩。但他辜负圣恩,玩忽职守,欺上瞒下,并酿成大祸,将他斩首抄家也算合情合理。就这么定了吧。此事办得越快越好,不要再等到秋后,明rì就在菜市口问斩,由爱卿亲往监斩。好好震慑一下那些辜负圣恩的贪官们。”
“微臣遵旨。”周祖培口里说遵旨,心里却在暗骂,怎么这监斩的苦差事也交给我呀,明天若不堵住那崇纶的嘴,还指不定要挨多少骂呢。
其实如果崇纶光贪污几十万两银子,而没有后世那么拙劣的表现,兆华也不一定就非要他的脑袋。
但崇纶在后世那些丧尽天良的行为举动,实在让兆华无法容忍。对于这样品德败坏之人,干脆让其速死。
崇纶,满洲正黄旗人,由内阁贴写中书充军机章京,后一路升迁,官至三品云南按察使。历史上,崇纶于咸丰二年升任湖北巡抚,上任后遇太平军来攻,他贪生怕死不想守城,但总督吴文镕已决心于武昌共存亡。执意不让崇纶出城,崇纶记恨在心,便上疏诬陷吴文镕贪生怕死不敢出战,结果咸丰信以为真,遂命吴文镕率三千老弱之兵冒雪进功,结果全军覆没,文镕投水而死。
接下来,崇纶知道武汉守不住,便自请出剿,以谋脱身。但咸丰识破了他的伎俩,不准。就在这当口,他家老人死了,崇纶便上奏说要回籍丁忧。于是咸丰新任命湖北学政青麟署巡抚,但还是不准崇纶离开武汉,而是命他留留湖北协防。崇纶还是不死心,“以病乞罢”,在当时这可以算得上为躲避太平军而不惜辞官的典型了。不过咸丰还是不准而且大怒,免去其所有职务。
青麟人品不错,曾拿出自家的钱财激励士兵出战,但上任后却遭到前任巡抚崇纶的百般刁难,史书上记载,“(青麟)求弁兵以护卫,不与;请银两以制械,不与;或军务不使闻知,或经旬不得相见。”
最后武昌城陷,青麟自杀未果,崇纶却提前一天化妆出逃。这样一个坏事做尽的人,却多活了十几年,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平息后,才由曾国藩赴武汉核查此事,遂真相大白于天下。崇纶知道这次躲不过去了,便自杀身亡,对外宣称病死,从而得以善终。
崇纶的事情处理清楚之后,兆华又得到一个好消息:曹振镛的后人愿意为朝廷捐纳白银十万两以保住“文正”的谥号。
话说兆华下令夺曹振镛谥号后,那些在京城做官的曹的门生故吏们早有人往曹家传话。曹家是淮南盐商世家,虽说近几年买卖不景气,但家大业大,为了一个“孝”字,对祖上的名声必须要想方设法加以保全。于是就使出了花钱报效,以换取皇上开恩的办法。
对兆华来说这笔到手的银子是一定要收下的,但“文正”的谥号和旁的谥号不同,既然配不上就一定要收回来。
于是兆华耍了一把无赖,吩咐军机处说,曹家报效朝廷是大功一件,曹振镛以前所犯过错可免于追究,但“文正”谥号必须收回,可按其家人意思改谥其他“文”字辈谥号。另外作为补偿,兆华还亲笔写下“同舟共济”四个字赏给曹家。
二十年之后,当昔rì的盐商世家再也维持不下去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那块当年花了十万两银子“买”来的先皇手绢竟成为全族的救命稻草。
……
程矞采的二十万两、崇纶的五十万两、曹振镛的十万两,兆华欣喜的发现,仅仅几天时间,又有八十万两银子到手了。若加上前期弄到的二百九十万两,如今已有三百七十万两银子可以作为改革的启动资金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百万多万两若买些洋枪洋炮、蒸汽战船,建立只新式军队还算够用,即便兴办实业也不算太少,但真正投入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去就差的太远了……
兆华每当想起后世那些穿越小说作者,一次能杀贪官几百人,抄出上千万两银子时就羡慕得不得了。可如今自己穿越了却发现那不过是不切实际的YY而已。
端华和肃顺这样的宗室贵胄,为了揪出一伙地位卑微的银库蛀虫就要冒着被刺杀的危险。朝廷上下即便真有贪官万人,可又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陋规定罪”去查处这些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