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华夏大同 > 第二十二章 京察“敛才”

第二十二章 京察“敛才”(2/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娱乐王朝 六道轮回魂卷 究极领域 重生之吴应熊传奇 笑傲星海 血洗长空 扶得起的阿斗 大唐腹黑录 盗走海洋的人 元始无极转身录

“微臣以为,监督河工贵在深入现场勘验,既有左副都御史同行,自应选派年轻而位低者前往。微臣推荐新擢工部郎中文祥担当此任。”

文祥虽然官位低微,但他办事干练,加上人品好又是进士出身,所以很受朱凤标赏识。京察之后的第一天,文祥便被朱凤标从正六品的主事直接保举为正五品的郎中,升了两级,也算是破格提拔吧。

“那就按照爱卿所说,由军机处拟旨来看吧。”兆华听了朱凤标的话想都没想,就让军机处拟旨去了。监督勘验河工如果干得好绝对会一鸣惊人,更何况有诤臣苏廷魁同往,想不弄出点成绩来都难。兆华满心欢喜,仿佛已经看到文祥因此事而名满天下的情景,到那时即便“破三格”提拔,别人都不能说什么。

兆华之所以对文祥报以莫大的希望,实在是由于文祥在后世显露出的才华非寻常人所能比,说他有定国安邦之才能一点也不为过。

文祥,字博川,镶红旗满人,世居盛京。历史上他于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此后慢慢升迁,咸丰八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授礼部侍郎,历吏部、户部、工部侍郎,兼副都统、左翼总兵(相当于现在的běi jīng公安局副局长兼武jǐng总队副队长的职务)。

咸丰十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文祥走上了前台,文祥先是反对咸丰帝移驾热河,并和侍郎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一起上奏“请罢所调车马,明诏宣示中外”。可咸丰还是去了热河,留下恭亲王奕议和,文祥于是协助奕出入敌营,“於非分之求,侃侃直言,折之以理”。

战争失败后,通过议和过程中对外国人的了解,文祥看到了清朝在实力上的落后,从此走上了兴办洋务、谋求自强的道路。总理衙门设立后,奕任总理大臣,下设满、汉大臣数人,其中以“文祥任事最专”。

此后十多年直到逝世为止,文祥始终是洋务运动在枢廷的最主要推动者,他协助恭亲王顶住请流派压力,大力支持曾、左、李等人在地方的洋务改革。当时中枢的洋务派首领虽然是奕,但奕毕竟是皇子出身,明理却不谙实干之道,所以文祥才是枢廷真正的洋务派核心。比如当年容闳推动幼童留美,得到曾国藩和时任江苏巡抚丁rì昌的支持,前期非常顺利,但忽逢文祥丁忧,于是事情就被迫耽搁了一年多。

文祥主持总理衙门其间,参与了那个时代清朝几乎所有的外交活动。如果说清朝外交史上1876年至1900年是属于李鸿章的时代,那么1875年之前的十五年无疑是属于文祥的时代。

文祥在外交谈判中以jīng明和强硬著称,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一次当属“公使驻京”事件中的一个小插曲。1873年同治帝在紫光阁接见欧洲五国公使时,为了阻止公使们携带随从,文祥曾在殿外“拔刀相逼”,最终迫使公使们就范。文祥的这一做法虽有些蛮干,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只能说明其勇气可嘉而非顽固不化。

文祥死后,奕心情沉痛地赋诗一首以示悼念,其中有两句是“志安中外臣工瘁,功在旂常帝念萦”,另有两句是“从今别有盈怀泪,不向湘江哭屈平”。从这几句诗中也可看出奕对文祥功绩的评价之高,以及心中无比惋惜哀痛之情。

文祥死后谥号“文忠”,他和林则徐、李鸿章、胡林翼和骆秉彰合称“晚清五文忠”。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