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缘由心生(2/2)
“庖丁解牛是因为屠夫掌握了诀窍,下笔如神是书生胸中包罗万象,武学之道同样如此,现乎行而发于心。招式和技能背后,对武学的理解才是根本,手到远不如心到。纵使赳赳武夫,全力一拳难奈区区蚂蚁,怎如顽童的拈花一指。”
感悟之余,尽管心中叹服,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原则,陈浩还是婉转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师,照现在的状态,我应该怎么做呢?”
对他的颓懒,早有心理准备的老僧微微一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陈浩心头剧震,难怪只有零级的丁宜能够轻巧的一指击飞壮汉。其实道理很简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神乎其神的以彼之道还彼之身应该就是借力打力。若是应对得当,别说以弱破强,就算移花接木都不是天方夜谭。当然,要想达到这境界需要具备非常高超的洞察力,而这点恰恰正是修心所能带来的最直接好处。
“那以后呢?”
其实这话题老僧前面已经说过了,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摆设。关于这点,陈浩深以为然,螂臂能挡车吗?
尽管如此,他还是想多问几句,不耻下问是美德,过宝山而不入纯属白痴。
老僧微微皱了皱眉头,缓缓伸出左手五指,指指枯瘦如竹。暮然间,他的手指开始动起来,由缓至快波浪般起伏,很快变得疾如闪电,指形变化万千,或花卉,或鸟兽,惟妙惟肖。终于,老僧再不依次动指,缓缓收手垂于腰腹。
无论陈浩还是丁宜,两人都是若有所思,老僧(爷爷)只是在活用指法吗?
“陈浩,你看到了什么在动?”
有了这提示,要是还回答不出来的话,陈浩这辈子就白活了,这佛学典故现在几乎是世人皆知了。望着老僧似笑非笑的神情,他毕恭毕敬的垂首答道:“是大师的心在动,小子知道错了。”
虽然没有任何实质xìng的点拨,陈浩心头却是清楚,这位大师教自己的只有这么多了。决不是说他没能力教,关键是他不想以此来束缚自己的视野进而影响自己。花卉鸟兽都是表象,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去理解。
虽然没有被点破,陈浩同样意识到了自己的急功近利。若非这游戏空间的特殊xìng,自己早已错过习武的最佳年龄。有此便利条件,自己居然还想拔苗助长进而一步登天,确实是极不应该。只要围绕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点,悟出些适合自己的技能,接下来的发展肯定是水到渠成。
老僧哈哈笑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留亦是佛,去亦是佛。因缘而生,随缘而去。缘由心生,一切尽在心头!”
算起来这还是他首次高宣佛号,想必对陈浩的回答相当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