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了断(上)(1/2)
第二章
了断(上)
福建福州
福州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地带多山丘,但亦有平原
四块,是为漳州平原、福州平原、莆仙平原、泉州平原;福州城
内有乌石山、于山、越王山,是以又有三山一别名,北宋治平(
宋英宗赵曙,公元1063至1067年)年间,張伯玉任福州太守,发
动民间广植榕树。二十年后,呈现一片榕树連荫,出現了“绿荫
满城,暑不張盖”的景象。故福州再得雅号“榕城”至今。
此时,福州城内一片喜气洋洋,大街小巷都悬着一个个大红灯
笼,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大红纸,人人都从家中走出来,各个穿
的也是一派喜气,南后街三坊七巷,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熙熙
攘攘挤满了人,更有机灵的小贩拎着一大早赶制于平时数倍的小
吃糕点、首饰细碎、胭脂水粉在大街上cāo着不知是闽东语还是闽
南语大声叫卖着,无一例外,到处是红灯喜字,也不知是发生了
什么大事整个福州城乡过年一样热闹,不仅是城内,就连福州城
外面也是不断有异乡的马车驶进城中,就在最热闹的杨桥巷和郎
官巷,正当人们顶着大太阳挤在横贯福州城的护城桥上是,忽的
听见西方传来一阵敲锣打鼓之声,更有不知多少人欢呼“大老爷
来了,大老爷来了!”这一喊像捅了马蜂窝一般,人们争先恐后
向西方挤去,更有无数人扯着嗓子喊道:“大老爷到哪里了?”
接着便有回复流水般报来“已经进了西城门啦!”“已经过了衣
锦坊啦,正往安民巷走呢!”“大老爷在文儒坊拜孔老二呢!”
“到了水榭戏台了,戏台孙儿正给大老爷行礼呢!知府大人也在
,大老爷正给知府大人磕头呢!”“放屁,入你个仙人板板,大
老爷怎么会给人磕头,你个龟儿子胡说八道!!”正当一片喧闹
时,护城桥下一茶坊里,茶主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两桌客人
,西首一桌上坐着两人,一中年男子,四四方方的脸上满是果断
勇猛之气,然后便是一妙龄女子坐在他身旁,鹅蛋脸,虽然不是
倾城之sè,却自有一番巾帼之气,与那中年男子甚是亲密,但看
来看去两者却更似父女之情,此刻看着远处喧闹的人群,那中年
男子不禁发出一声感叹:“戚继光那小子混的就是好啊,瞧瞧这
福州百姓,一听说大老爷来了,个个跟过年一样,唉...”原来
这人人口中的“大老爷”赫然就是福州总兵戚继光,难怪人人敬
重不已甚至因为一句话大打出手,但听着男子所说,似乎他与戚
继光交情匪浅,直呼“小子”,那女娃儿不过十四、五岁年纪,
此刻大眼睛转了转,也不说话,自顾自倒了一杯菊花茶,放在鼻
前一闻,只觉清香满鼻,福建菊花茶果然有其独特之处,少女闻
了一会儿便问男子:"爹爹,咱们一路上,称赞戚伯伯的人可真不
少呢,看来啊,戚伯伯可真的是一位大英雄、大好汉呢!”那男
子一瞪眼:“他是大英雄,你老子我就不是大英雄、大好汉了?
”那女娃连连摆手:“你也是大英雄、大好汉。”那男子不依不
饶:“我那是什么大英雄大好汉,人家是福州总兵,总领闽粤海
防,我算个什么东西?”那女娃又好气又好笑:“爹爹啊,谁说
您不算个东西了,谁不知道当年抗倭战争中,您与戚伯伯并称“
俞龙戚虎”,江湖上谁不知道您“荆楚剑霸”的威名?呃...就
算仗打完后您的职位比戚伯伯..低了、低了那么一点点...那也
不关戚伯伯什么事嘛,您干吗动不动就跟人家比来比去的!”原
来这个喝茶的中年男子就是与戚继光齐名的名将俞大猷,也难怪
此人讲起话来毫不客气,此人论统兵、论武功都与戚继光不分上
下,抗倭战争中曾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
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但要是论仕途,此人可以说是倒霉到了家,有史为证“历任明代
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
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
,然而此人生xìng豁达,也不在乎官名利禄,曾仗剑行侠,独斗少
林十八罗汉阵,剑斩苍云十六寨,手刃塞北杀人蝎——吴通天,
江湖上人称“荆楚剑霸”,一手“荆楚长剑”可谓技压群雄,后
更是与戚继光合力斩杀扶桑剑道开山鼻祖“鬼刀”——宫本川藏
,从此名声大噪,但仕途却没有丝毫好转,战后被安置到广东cháo
州,这次却是受了老友戚继光邀请特来福州商议一件大事;那女
娃儿正是俞大猷老年得女,名唤俞梦慈,听见女儿这么一说,年
近半百的俞大猷才满意了些:“也罢,咱们就去会会老友。”说
罢从怀中摸出几两碎银扔在桌上,起身和小丫头离开茶坊眼看却
是向西南走去,直到一大一小消失在视线里,茶坊中就只剩下了
一桌客人,这桌子客人也奇怪的很,从头至尾都一动不动,一共
六个人,却都像是石头刻的一般,桌上的茶早已凉透,可他们至
始至终都一动不动,六个人清一sè麻衣麻裤,还戴着斗笠依稀只
能辨出除了一个身形窈窕的女子,其余都是清一sè的魁梧大汉,
远处的人们还在喧闹,但这些人们似乎老僧入定了一般,不知过
了多久,一阵轻风吹过,片片榕叶如雨般纷纷落下,透过帘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