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能量聚变(1/2)
严谨悠闲地不断吞噬和融合着蓝sè能量矿石,虫体四周极大的一片洞壁已经看不到蓝sè的光芒闪烁,不用说其中的能量已经都被严谨吸收干净了。
现在的虫体体形已经是大得惊人,聚拢起来足有一头地球上非洲成年大象的大小。为了便于吞噬融合,严谨把自己的虫体化形成了一个奇奇怪怪不规则的内里中空的桶状物。也就是说,虫体完全是根据洞壁四周的形状依附在洞壁上。现在的虫体那奇形怪状的样子,看起来就像给整个山洞正在铺砌一层黑sè的内衬。
眼看着虫体越变越大,看看那段只有仅仅二十余米失去了能量光泽的洞壁,严谨不禁产生了一丝烦恼,心想:要是把整个蓝sè海洋的能量都吸收干净了,那我的虫体岂不是要大得难以想象。虽然这样虫体能量大大地增加了,可是今后的行动也相应地变得不方便起来。就拿眼下来说,原本计划的乘坐大巨雕探索整个星球的计划,现在要实施起来就有些困难了。
严谨干脆停止了能量的吞噬,静心凝思起来。能不能把吸收的能量压缩,提高能量层次呢?看来,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组成虫体的黑sè物质对能量的承载能力了。只不过让严谨倍感迷惑的是,组成虫体的黑sè物质为什么会随着能量的增加进行生长呢?那么固定体积的虫体所能够承载的能量极限又是处于什么水平呢?
想到这里,严谨找了一块拳头大的蓝sè能量矿石,利用虫体向其中开始输入能量。按照严谨的想法,这些矿石也应该是和虫体类似的能量承载体,不妨加大其中的能量强度,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随着能量的不断输入,矿石的颜sè开始变化了起来。渐渐的,蓝sè矿石的颜sè逐渐由原本的蔚蓝sè转化成深蓝sè,眼看着向靛紫sè转变的当口,矿石似乎已经达到了承受能量的极限,矿石表面开始龟裂开纹,眼看是不行了。而在能量输入的过程中,矿石的体积并没有发生类似虫体的生长变大的现象。
这个试验说明了能量承载体承载能力首先是有一定极限的,其次是说明了非生物能量承载体吸收能量是不会自行生长的。
严谨收回送出的能量,想道:按照我已经证实的推测,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波长依次减小,而能量聚积物所蕴含的能量强度就越大。虫体的黑sè却不在这七种颜sè之中,难道黑sè的虫体是比靛紫sè的能量聚积物更高层次的能量承载体吗?
如果约束住虫体的体积增长而且不断输入能量,那么虫体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还会是黑sè吗?于是,严谨异常小心地从虫体身上分出了一小团弹珠大小的黑sè物质,让这一小团脱离出虫体,然后开始徐徐地输入能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