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也算是军人的后代(1/2)
还是先从我参军说起吧!
我从湘南的南岭山脚下入伍,在部队,别人都叫我“南蛮子”!
其实,我根本不是什么“南蛮子”。我的祖籍不是湖南人,而是河北沧州人,美丽富饶的三湘大地,只能算是我的第二故乡。
从我往上数到第十八代祖宗,就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只是为了谋生,他们才背井离乡,开始南行,以卖艺为生,到处耍大刀片,过江湖人的rì子。
到我父亲这一代,我的祖辈已经南行到了广西、广东;解放战争后期,我们家的十几个人,又跟着解放军渡过琼州海峡,去了海南岛,打到了五指山。
由于都不是正规军人,虽然总是派去当敢死队,与死神打交道,一个个都死里逃生,身上留下了累累伤痕,也只能算是个“义勇”,而且只会耍大刀片,都没什么文化,父辈们下岛之后,没有一个为将为校、荣耀军中的,只是被留在了湘南地区,留在了南岭山脚下那片土匪成群的复杂地方,加入了土改工作队,并用大刀片配合解放军进山剿匪。
因为他们在那里卖艺几十年,和那里的老表们非常熟悉,也有不少穷棒子朋友,便于做土改工作。
加上他们特别熟悉南岭山地区的情况,在瑶族山寨里,也有一些过去一起卖艺的江湖朋友,便于给剿匪部队当向导、做内应,搞好后勤保障。
正是由于父辈们的这一段“光荣历史”,*时期,已经在当地地区和县里有一定权力的父亲和叔叔、姑姑们,统统被打倒在地,都被挂了大牌子,我也成了“另类子女”。
也正是由于那种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背运时代的逼迫,我私下偷偷学了点文化,也学会了埋头苦干不吱声,从小就自立能力很强,对外部的抗压能力也很强,善于在逆境中生存!
在那个年代,家庭成份决定一切,尤其决定一个人的政治地位和个人前途。在城镇,如果不是正儿八经的工人阶级子弟;在农村,如果不是贫下中农的孩子,基本上都要被列入“另册”,很难享受到正常的人生zì yóu和公正待遇。
象我这样的“另类子女”,在家乡自然就受某种程度上的歧视,肯定没有什么出路,上中学成绩再好,也不会保送上工农兵大学,党政机关肯定进不去,甚至连想都不用去想,碰到机会给你当个工人,就算是顶天了。
一个人总不能就这样憋死吧?其实,要是一点前途都没有,那还不如憋死好了。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小就有点志气,尽管环境很恶劣,还是希望有朝一rì能够出人头地,不想仅仅是做一个平平淡淡、毫无出息、对社会没有多大用处的“地球修理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