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炮兵居然是这样的(1/2)
排长告诉我,这种车叫南京嘎斯,是一种专门的军用牵引车,南京生产的,车上都打着有工厂的名字。部队拉炮的车,大部分是这种车。
他还对我们说,我们国家已经有不少工厂能生产汽车了,长chūn和上海都能生产小汽车(也就是轿车),长chūn和南京都能生产大卡车,běi jīng能生产吉普车……部队的车辆,都是上级发下来的,它也和枪炮一样,是部队的武器装备,大家都很爱惜的,平时都要jīng心保养。
其实,还有一个实际情况,排长并没有说——南京嘎斯是仿造苏联的嘎斯车,是苏军嘎斯的翻版。
也许排长不知道这些内情,即使真的知道,他也不敢说,说了就会犯严重的政治错误,招来麻烦,吃不了兜着走。挨批评、写检讨还是轻的,说不定还得背个处分(我们那时,都不叫受到处分,而是说“背个处分”)。
那个时候,苏联还是我们的头号敌人,比美帝国主义还要危险得多,他们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是对我国的最大威胁。
为了对付苏军,我们国家的大部分战斗力强的部队(现在的说法,叫做jīng锐部队),都部署在“三北”地区,而且尤其以东北和华北为重。
当时,部队还在批苏联修正主义,批判勃涅rì列夫修正主义集团。在这种形势下,谁敢说我们的军车是仿造苏联的?除非他不想干了!
我们看到,在每辆炮车的车厢顶上,都是用绿sè的大帆布罩着的,里面都有八、九名穿着绿sè军大衣、带着领章帽徽的战士,棉帽子的帽耳都放了下来。
冬天呆在大卡车的车厢里,处处透风,肯定很冷。火车一开,呆在里面肯定更加遭罪。
所以,为了保暖,他们一个个都穿得厚厚的,里面穿着棉衣、罩衣,外面穿着羊毛皮的军大衣,大部分人还把大衣扣得紧紧的,帽耳也系上了带子,紧紧的悟着自己的脸,不让它冻着。
我还看到,他们的脚下不但穿着大头鞋,很多人还往小腿上套着“棉捂子”——一种有棉衣那么厚的腿套,也可以套在手上保温。
实际上,列车往里开、还没有停下时,车厢后面的帆布帘是拉下来的,我们根本看不到他们。他们这样做,估计也是为了保暖的需要。
一直到那辆军车完全停了下来,那些南京嘎斯车上的人,才揭开车厢后面的帆布帘,一个个伸出脑袋来,看着我们这边。
有的人从嘎斯车上下来,去察看汽车后面的大炮,系紧炮衣的扣带。有的人还时不时的向我们这边挥挥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