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独一份的荣耀(1/2)
矮个子的白面书生,是我原来的班主任,教语文的邓老师。
说起来,在我的一生中,邓老师应该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长辈和师长。
我上初中时,他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搞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
邓老师是个才子,文学功底很厚实,常常写稿,几乎每个月都要发表作品,尤其写新闻稿件,是他的所长。只是他们家成份不太好,才使他很难有出头之rì。
初中二年,看到我语文成绩非常好,也爱写写画画,他就刻意引导,开始带着我写稿发稿,往业余文学创作道路上走。
我早期写的六十二个小稿子,全部都经过了他的修改,有的几乎改得面目全非,没有了原来的样子。
记得有一篇八百多字的稿子,邓老师居然给我改了十七处,共计达五百三十一个字。
这六十二个小稿子,最长的两千多字,最短的诗歌只有一百多字,最终有十五篇发表。
其实,之所以能够发表这些稿子,完全是得益于邓老师的声望和帮助。他要是不帮我修改,不帮我疏通关系,我那点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根本没人看得上。
我上的第一篇小散文《雷公山》,就是邓老师帮我改的,也是邓老师领着我到地区文化馆,疏通关系,发表在小刊物《南岭风》上的。
跟在矿校长和邓老师后面的,是母校的五百多名学生。这其中,除了我们村里的二十六个小弟弟、妹妹之外,我几乎都不认识。
说起来,这件事情也是我自己造成的。
接到入伍通知书那天下午,我一时高兴,就到大队部,给过去对我帮助最多的几位老师打了电话,向他们报了喜。其中,第一个通电话的,就是邓老师。
邓老师在电话中,直接问我什么时候出发?
我告诉他:“很抱歉!事情来得很突然,后天吃完午饭就得走,没有时间到学校去看望老师您了,还请老师原谅!”
邓老师祝福了我几句,又交待我几件事,让我到部队后马上给他写信,就放下了电话。
当天晚上,邓老师就找到了况校长,把这件喜事做了汇报。
况校长一听,非常高兴,他说:“吴天同学虽然已经毕业离校一年多了,但他毕竟是我们郊区三中出来的学生,而且在校期间很优秀,为学校做了很多贡献,争得了很多荣誉,我们不能忘了他。现在他参军了,这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我们不能无声无息,这样会让别的中学看笑话的。后天他要从学校门口经过,我们应该隆重的欢送他!”
在场的老师,都非常赞同况校长的提议,事情马上就定下来了。
第二天上我,他们就去郊区土杂公司买了五千响鞭炮,还临时赶做了一朵大红花。
鞭炮声中,锣鼓再次响起,气氛很热闹。
平时非常激情、爱玩爱笑、一直在学校团总支当文体委员的李老师,还带领学生喊起了口号:
“热烈欢送吴天同学应征入伍!”
“吴天同学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们郊区三中的光荣!”
“向吴天同学学习,向吴天同学致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