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重生之淘宝人生 > 第五章 刀币

第五章 刀币(1/2)

目录
好书推荐: 181个定格 异世之风流厨神 决战摸金校尉 重生成虫 清风骑士 鬼卜阴阳 争楚 巅峰灵修 战斗灵魂进化 周家窑往事

周遥手头还剩下放置在一旁的刀币与布币没有研究,刀币七枚,布币四枚。周遥拿起一枚布币,平首、平肩、方足、方裆,首部有一道直纹,通长4.5厘米、足宽2.5厘米左右。这是战国中晚期(约公元前4-3世纪)的平首方足布,三晋地区赵、魏、韩等国都有铸造过该币。周遥辨认了一翻布币上的篆书,宅阳二字。平阳、宜阳、宅阳、屯留、长子等都是战国时韩国的地名,可以断定该布币为战国时的宅阳布。宅阳布出土甚多,价值不是很大。周遥又看了看其它三枚布币,果然也是宅阳布,同样的锈sè,应该是同一个地方出土的。

剩下七枚刀币同样的锈迹斑斑,看来也是出自同一个坑的。刀币主要是chūn秋战国时,齐、燕、韩三国的钱币。

齐刀币是秦秋至战国中晚期齐国铸行的钱币,是刀币中形体最大的一种,通体长十八厘米左右,最长的接近十九厘米,刀身最宽处为2.6至2.9厘米,重42至50克左右。齐刀币正背面外周都置有郭线,币面外周郭线比文字高出许多。币面文字三至六字不等,齐刀币上的文字笔划,直线均挺拔干脆,曲线则流畅利落。齐刀币面文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齐造邦长法化”等。其中“齐返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系齐刀中最享盛誉之品,因传世甚少,弥足珍贵。

“尖首刀”燕国早期刀币,铸行于chūn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约公元前7一5世纪)。形制特点为:弧背、凹刃,尖首、细柄,铸造工整刃口薄削,背廓隆起而断于柄处;柄上一至二道脊线不入刀面,柄首为圆环。尖首刀以尖长,身短或身较长、尖稍短而分为二式。刀身通长一般为14~17厘米,重14~18克左右。铭文位置多变,或正或背,或正背均有、正背皆无。文字古拙,书写或正或倒或卧,内容多为记数、记干支及星云符号

“明刀”或称燕刀。战国时期(前475—221年)燕国铸行的最重要的流通货币。面文“oD”,沿惯例称之明刀。刀形分圆折、方折(磬折)两种。

“圆折刀”一般说来是一种体形较大的刀,身、柄交接呈匀称圆弧形,铭文多呈斜向椭圆形,或笔画方折;刀宽铜好,通长13~14厘米,重14~19克。其型式与“尖首刀”相同,只是刀的面纹有一个“燕”字,背文分别有左、右、内、外、中,并配以其他文字。

“方折刀”多出战国中期以后,刀背弯曲可见折角,状如古磬(音庆)壁缘,旧称“磬折刀”,铭文扁折如眼,体窄铜粗,一般体形较小,长约12.4-13.3厘米,宽1.5-1.7厘米,重12-18克。明刀是刀货中最常见的一种,其量超乎方足布。然所见以方折刀为主,圆折刀则较少。

直刀主要是战国时期赵国地区铸行的刀币,部分与赵国相邻的地区亦有铸行,刀身较直,刀头呈圆弧状,通体长14厘米左右,刀身较狭,最宽处约一点五厘米,肉很薄,重量较前述几种轻,一般在10克左右。直刀上正背面边周均置有郭线,刀柄处有1至2道直纹,文字笔划与纹饰线条均比较纤细,不太深峻,有的仅是隐约可见,有的甚至无法辨认。刀环有的呈正圆状,有的狭长,剖面均如鱼背状。直刀币面文字有“甘丹”、“甘丹化”、“成白”、“白人”、“白人化”等等。其中的“蔺刀”和“晋阳刀”为赵刀的珍品。蔺刀体直而小,刃略现弧形,圆首,细柄,世称“小直刀”,通长约10~11厘米,重7~10克,为刀货之珍品。“晋阳刀”刀身平直,几无弧曲,柄无脊线,体型特小,系刀货中最为典型之“小直刀”。通长9~10厘米,重约6~7克。传世及出土甚微,钱币家多视作古币中之瑰宝,每求一见而不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从地下城到游戏帝国 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刚出人皇幡,我就成了旧日之主 黎明之蛛 万人迷向导:S级哨兵们的菟丝花 我创造了异常控制局 柔弱恶雌被流放?众兽夫舍命护她 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 炼器师她不务正业 荒岛求生,假千金养虎崽萌哭星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