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安禄山新史 > 第十章第十八节 新春遇旧人

第十章第十八节 新春遇旧人(1/2)

目录
好书推荐: 傲视天地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 道血诛神 寻龙天师 青莲太初 三夫逼上门:夫人请娶 再生在机甲帝国 狂兽黑帮 我的私人仙境 傲视江湖

第十章第十八节新春遇旧人

朝廷的政令一下,整个大唐的百姓,立刻开始过起勤俭节约的生活。但像安禄山他们这样的豪门权贵,生活上却没有丝毫的影响。喝酒的继续喝酒,逗鸟的继续逗鸟。洛阳百姓也基本没怎么受影响,迅从大震的阴影中走出来,让城池恢复了原来的热闹。

“子美!今天为祝贺你顺利通过吏部铨选,正式授官,特地举办了这次酒会,你可一定要好好的喝一杯!”安禄山在一个名叫得意楼的酒楼,召集了京师中的著名才子诗人,给杜甫办祝贺酒宴。

“安相提拔,杜甫才得以这么快授官,这一杯酒,应该是杜甫敬你才是!”杜甫饮酒并不出名,但是怎么也是从小出入翰林场的人物,起码的酒量还是有的,一口就将浅浅的一杯喝干。

随后再给自己满上,对着李白举起了酒杯。

“文采义气,都能让杜甫信服的人不多。但今天,杜甫一定要好好的敬太白兄一杯!”

“哈哈哈!好!”李白也是豪爽的一举杯,和杜甫同时喝完自己杯中的酒。

杜甫的动作没有停止,继续给自己的酒杯满上,只是这次转向了全场的诸多文人豪杰。

“杜甫初入官场,诸多方面,并不清楚,今后还望各位前辈先贤多多指教,杜甫先干为敬!”又满饮一杯。

“好说!好说!”崔颢、王维等人立刻应下。

老顽童般的贺知章,却是笑嘻嘻地打趣:

“我们在座的这些诗文之人。其实也就张相和安相比较精通官场之道,你要我们指点你怎么当官,却是有点难度,恩,有点难度!”

“哈哈哈……”众诗人一阵大笑。

“好你个贺老,你这个政坛不老松,竟然还说不精通官场之道。那个礼部尚书的位置,你是怎么坐上的?真是的。现在还是忠王友,竟然说不懂官场之道,在座的诸位年青的诗文名士,那个没有受过你地指点?”安禄山开玩笑起来。

除了几个比较有名的年青诗人,张九龄也被安禄山请了过来。但要说对年青后辈地照顾,却是属于贺知章最佳。这个老头子本人最高只当了三品官,但对于年青才子们的照顾和提拔。却是从来没有间断过。安禄山对这个品格高尚的老人,一直非常敬佩。现在他一直主持着《同文杂志》,实际影响力,不在一个尚书之下。

“是呀!贺老,你是不是不准备帮助子美,才故意这样说的?”李白也是笑着插嘴。

“哪里有?我是那种人吗?”贺知章立刻气得翘起了胡子。

但随即明白过来:

“好你个李太白,故意拿话逼我!是不是当上侍郎,主持了一次科考。就不把老头子放在眼里了?”

“哈哈哈!贺老,那我们就先代子美谢谢你的照应了!”安禄山和李白笑着作揖。

杜甫也是慌忙作礼,感谢贺知章的照应。

“其实如今朝廷中的形势,远比地方来地平静,子美如果真的想一展所长,最好还是到地方上去锻炼锻炼!”张九龄微微一沉吟。却是说出一个让安禄山微微一皱眉的建议。

张九龄的诗文才能,决不在今天场中诸人之下。但是政治才能,实际上也不比他们好多少。安禄山和张九龄共列相位将近一年,对于他的才能已经十分了解。他曾经有一个非常荒谬的建议,因为看到物产丰富,粮价大跌,就主张开放私铸铜钱,最后被自己和大多数群臣联合绞杀。当年汉景帝为收回铸钱权,不惜动一次战争的教训,他根本没有吸取。其他事情。也基本是能力平平。根本没法和宋璟张说之流相比。

“张相为什么这样说?如今地方官员,因为没有处理好自己境内的民风问题。可是已经有很多人被罢官或者问罪了?”李白转过了头来。

“唉!如今天下太平,除了安相主管地军队可能会有点事情,朝中可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可做。正是因为地方官员缺失,我才觉得去地方,会比在朝中好!”张九龄说的理由比较现实。

安禄山点点头,老头子为官多年,政治经验这方面确实比较足。

“呵呵!这件事情,我们回头再给韩尚书打个招呼就行!”

杜甫的安排结束,这些诗文人士立刻开始吟诗作赋,赠送杜甫。而两个宰相一作诗,周围人又纷纷唱和,好不热闹。

****************************

当安禄山一行人从酒楼的二层下来时,却正好遇到楼下也有一行人出来。

“拜见张相,安相!”看清是安禄山和张九龄,下面那行人慌忙见礼。

“哦!原来是张侍郎呀!”安禄山和张九龄浅浅一抱拳还礼。

下面的一行人,正是张说地儿子,兵部侍郎张均。

看到张均身后都是一群朝中老大臣的子侄,李白笑了起了来。

“哈哈哈!张侍郎即将出巡吐蕃,这是在接受朋友的送行吗?”

张均眼中愤怒之色一闪,但还是微笑着点点头,淡淡的应了一声“是”。

“呵呵!如此,安某就不打扰了!”安禄山也是面带笑容,“明天张侍郎就要出了,安某会让家将哥舒翰去找你的!”

“遵命!”张均再次一礼。

这次朝廷让边关警戒地事情,当然是由安禄山负责。而安禄山在选择安排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哥舒翰。自己原来的手下大都是东面来的将领,对于西面的状况,基本不了解。只有哥舒翰,以他对西边形势地了解,加上本人地武勇,对付吐蕃应该没什么问题。

当然。以他地品级,还不够作为朝廷宣谕地使者。这时候,安禄山就想到了张均。这家伙曾经在自己拜相地时候阻挠过,虽然事后就像没事人一样,对自己微笑祝贺,但双方的芥蒂已经存下。

如果不是因为立刻对他进行报复,会让皇帝和群臣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肚量、睚眦必报的人,哪里可能让他舒服到现在。不过现在有这么一个好机会。就算不一定能除掉张均,让他狠狠的受一场罪,却是免不了得。张说是文武双全的贤相,但他的儿子,确实纯粹的文人。一个弱质文流,去吐蕃青海这样高山严寒地地方,不是受罪才怪。

*************************

张均和杜甫,在过年之前。就正式出离开东都了。

时间过的飞快,一转眼,又一个年头过去,历史进入了开元二十五年。

安禄山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要准备应付可能的边战而变得匆忙,他还是那样的悠闲。在过去的一年中。除了事业上顺风顺水,非常得意外,安禄山的家庭生活,也非常美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