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惠妃的使者(1/2)
“恩!说说吧!”安禄山懒洋洋的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一个下午的操劳,还是比较费力气的。
“那个赵含章赵长史,确实就是王毛仲的党羽,不过据我从刑部和大理寺打听来的消息,他也是指正王毛仲的主要证人之一。刑部大理寺根据他出卖的情报,现在已经去收集相关的证据,只要一经查明真实,王毛仲就会被治大罪!”安怀秀手头并没有正式的文书,只能口头汇报。
“就算是这样,他也不应该出现在朝堂呀!污点……恩,那个证人的身份,难道就不用收押或者保护吗?”安禄山疑问的看向安怀秀。
“他原来多次被传讯,后来好像是托人求见了宫中高将军的书记官,才得以出来!具体情况和这个消息的可靠性,我们现在都没有掌握!”安怀秀客观的回答。
“这个赵含章,在幽州时就接受过不少的贿赂,如今行贿一下也没什么奇怪的!只是不知道老高收了他多少钱,竟然能将他重新推上朝堂!”安禄山轻敲茶几。
安怀秀紧守本分,对此并没有做任何评价。
“不过他是幽州前长史,论资排辈,节度使的位置接下来就是他的了!此人心胸狭窄,能力极差,要是窃居该位,定然对我的大事不利!”安禄山摸了摸额角,“怀秀!现在王毛仲还有其他党羽留下来吗?”
“王毛仲的党羽还有不少,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是依附者,身份并不彰显!恩,他还有几个一起平定(太平)公主之乱的至交,赵国公王琚,大将王守德,陈玄礼等人,这些人身份尊贵,虽然和王毛仲关系一般,但都还留有点情面!”安怀秀明白安禄山的意思,他是想利用王毛仲的党羽,来打击赵含章。
“呵呵!那就把有关赵含章的事情透露给他们吧!那些当年参与大事的名将,可能不屑和小人争斗,但是绝对不会愿意看到一个买主求荣之人!”安禄山微笑了起来。
“是!”安怀秀应道。
*******************************
真正参与到大唐的决策层中,安禄山才现一个朝廷的事务,远比地方上的事情要繁杂。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就生了很多他看起来非常重要的大事。
最先行动的还是开安东的计划,二月初,移民大使、河南尹裴耀卿开始遣送流民去安东,同时屯田使崔宗之、劝农使崔奇也随第一波流民开赴安东。安禄山派遣到安东去的谋臣魏伶,作为屯田副使,也随同出。
查证王毛仲贪赃受贿,滥行职权,结党不轨,证据确凿,行至永州,被追赐死。
二月中旬,朝廷下令在河北朔方等地建立地方军政节度使。
在营州设立平卢军,由前陇右节度使薛讷(隋唐演义里,他叫薛丁山!)之弟薛楚玉,担任平卢军政节度使;在幽州设立范阳军,由前幽州长史赵含章出任范阳军政节度使。同时设立的还有陇右、朔方、河东、河西几个节度使。安禄山的结拜兄弟窣干,被奏请为范阳兵马使,协助节度使赵含章统帅范阳军。
同月,吐蕃使者称公主求《毛诗》、《春秋》、《礼记》。安禄山认为这是治国典籍,不能轻授,但经过一番争论,李隆基还是认可了宰相裴光庭的“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禄山徒知书有权略变诈之语,不知忠、信、礼、义,皆从书出也。”将书赐给吐蕃。
也就在这个时候,两个前宰相,张说和宋璟的矛盾开始公开化,至于两家的子弟,更是几次在公开场合互相开骂,甚至对朝廷也有一些隐讳的指责。最后李隆基决定各打五十大板,宋璟转任东都留守,张说罢尚书左丞相,专责钦定五礼,张均宋浑等人,全都外放到远州为司马或刺史。一时之间,长安城中的名门子弟安静了不少。
三月,突厥左贤王阙特勒死了,群臣暗暗高兴之余,又送书派人前往凭吊。同月,经过一番议论,认为姜尚姜太公武圣的地位不可动摇,下令在两京诸州建立太公庙,以张良配飨,选古名将,以备十哲;在二、八月上戊致祭,如孔子礼。大唐的文武二圣,是孔子和姜太公。安禄山虽然觉得关羽当武圣也不错,但并没有真的敢提出来。
安禄山很受李隆基的宠信,但是在朝廷中,还是明显无法和宰相裴光庭等人抗衡,还好萧嵩和他的关系一直很好,基本上,现在的安禄山,也算是说话比较有份量的大臣了。
三月的一天,安禄山正在家逗弄教自己和李白的孩子舞刀弄枪,安怀秀突然来报,前门来了一个便装的宦官,求见安禄山。
*********************************
安禄山听说来人身着便装,便立刻选在自己的偏厅接待访客。
“啊呀!这不是雷中贵吗?安禄山见过雷中贵!”
访客也是熟人,就是当初在兴庆宫教导过他礼仪的小宦官,自从依附武惠妃后,他现在已经当上了不小的官职。
“安将军!本座不过是皇爷的家奴,怎么敢受将军的这样的礼节呀!”雷姓宦官笑着扶住安禄山,但却并没有回礼。
“呵呵!雷中贵客气了!快!快请坐!”安禄山将他让到了一把椅子上。
“谢将军!”雷宦官抱抱拳,老实不客气的坐下。
安禄山低声对身后侍立的安怀秀吩咐了几句,安怀秀就带着仆役们离开,临行前,还将偏厅的小门带上。
“中贵此来,定是有什么要事吧?”
“嘎嘎!”雷宦官出一阵怪笑,“遇到将军这样的明白人就是好,本座也就不用废话了!将军自己过目吧!”
雷宦官从袖口取出一份绢书。
这是宫内用来制衣的绢绸,安禄山伸手接过,内心却是暗暗摇头,这样的东西,如果落入别人手中,很容易就被探查知道自己和内宫有联系,同样的,这个东西自己要是留下来,将来就可以成为要挟、甚至指正武惠妃的手段。
上面写的内容很简单,武惠妃亲笔手书:“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或可处。”
虽然李清(李瑁)还没成年,但这个女人终于还是准备对太子动手了!
这封信的意思很明显,认为太子该废了,如果安禄山愿意出力帮助,宰相这个位置,或许就可以到手。
这样的好事,安禄山当然不会错过。
“娘娘的意思!安禄山已经领会,但是不知道娘娘具体有何指示,安禄山也好伺机配合!”安禄山恭敬的交还绢书。
没办法,他本来是想将书信当证据留下的,但看到雷宦官伸着手在那儿讨要,就知道武惠妃其实早就有过吩咐。
“将军放心!娘娘不会让你做为难的事情!最近娘娘得到密报,太子与鄂、光二王会于内第,对后宫颇有怨望语,娘娘自会将此事呈奏陛下,届时陛下若是问起,将军只要说一个‘废’即可!”雷宦官阴笑道。
“呵呵!安禄山遵命!”安禄山也是一脸的笑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