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安禄山新史 > 第九节 勾心和斗角

第九节 勾心和斗角(1/2)

目录
好书推荐: 傲视天地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 道血诛神 寻龙天师 青莲太初 三夫逼上门:夫人请娶 再生在机甲帝国 狂兽黑帮 我的私人仙境 傲视江湖

在开元十八年的时候,皇甫惟明大谈和亲之利,得到李隆基赏识。随后皇甫惟明出使吐蕃,探视外嫁公主,两国重新和睦,双方在实际控制线罢兵。因为这样让大唐多占了不少地方,皇甫惟明因功被李隆基授予集贤殿学士。他的和亲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朝廷的守旧派和务实派,很有一点影响力。

不过他认为和亲可以避免战争的想法,却是有点幼稚。众所周知,当时吐蕃会积极求和,主要的原因不是双方历史上的几次联姻,而是因为军事的连续失败。强大的军力和适当的联姻,才是和平的保障,皇甫惟明太一相情愿了。

“哼!将国家大事,寄希望于一女子身上,人所不齿也!”安禄山冷哼一声。

你用一张嘴,说平吐蕃的战事,给了吐蕃可乘之机,弄得历史上后来再丢石堡,不得不让哥舒翰用几万唐军的伤亡重新打下来。哼!现在还想来祸害我的安东不成?

张说听了皇甫惟明的话,本来也是勃然变色,但听到安禄山出口,他又没了反应,继续他的深沉。因为儿子的裸奔事件,他在朝堂中已经有点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国家大事,岂能光是顾及男人脸面?”皇甫惟明的脾气也不好。

“皇甫学士,现今中原各道,无地流民以十万计,你觉得又该如何安置他们?”宰相萧嵩脸色不悦的道。

“我大唐开国时,每人可得百亩口粮地1,现今百姓虽十亩地尚不可得,此皆是豪强占地之故!想要安置流民,只需清查田亩,重新分地即可!”皇甫惟明能看出土地兼并的问题,并不是没有才学的人,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点形而上学罢了。

豪强占地,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朝堂中的人,又有几个不是豪强。他的这一番话出口,立刻引来朝臣的一致意见。

“豪强乃是国之基石,岂能说查就查!”

“土地有尽而人无尽,每朝每代都有流民,如今田地不够,岂能怪之豪强!”

百官们的反对意见非常一致,好像在支持安禄山的意见似的。

“陛下!豪强地主乃是国家基石,绝对不可轻易动摇。若安东有富庶之地而让之外族,国内田地殆尽而强行清查,必然寒了天下士绅之心!”安禄山没有令他们失望,立刻出来给他们说话。

“恩!豪强之地,确实不可动摇!”李隆基点了点头。

这本来也是宇文融惹出来的麻烦,当年他清查户口,查了不少隐瞒的人口出来,让国家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但那些本来私下隐瞒逃户的豪强地主,却宁愿将他们赶走,也不愿意再承担这部分人的税负,让国家凭空增加了几十万流民。现在如果再清查豪强地主的田亩,必然会让他们起来反对。

“陛下!豪强……”皇甫惟明还想说什么。

“皇甫学士不必再说,迁徙流民开垦安东,此议已可确定。现在要商讨的,主要还是怎么样动员百姓自愿前往,或者是干脆由官府出面,强行迁徙百姓前往!”李隆基一言定下了商讨的基准。

皇甫惟明喏喏退下,不再言语。

“陛下!臣已经查询到安东物产,矿产,气节等文书,还有这两年中原流民剧增的情况,恭请陛下御览!”安禄山呈上自己查到的材料。

由于自己的作坊中就有印刷机,所以安禄山毫不客气的直接印刷了几十份,现在当堂一份份的分派给各个大臣。那东西印制起来是很花时间,但非常有用,

厚厚的一沓材料,很好的说明了安东的富庶,还有中原流民的导致各地不安定的状况。这些材料都放在长安藏书馆的官员用藏这样的情况,但因为还没认识到这些材料在廷议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很少去查阅。如今这一沓沓的材料上,根据原来的数据,清楚的罗列出了迁徙前后将会生的变化,理由非常清晰明了,让官员都对迁徙安东提不出反对意见。

这些大臣们都是精明的人物,以前对那个藏书馆不是很重视,现在看到安禄山的高招,立刻有了领会。光凭记忆中的数据,在廷议中肯定不能有效的驳倒对手,安禄山这样直接提供书面材料,确实非常有用。

在今天以后,各个大臣都开始喜欢往藏书馆跑,甚至让朝廷设在那儿的印刷车间经常忙不过来。大唐朝廷,也逐渐开始由口头商讨型办公,转变为文件处理型办公,政务的处理效率提高了不少。不过有个缺点就是,产生了大量的文库资料。在几年后,朝廷不得不再次出资盖起了一座专门的档案馆,并且把藏书馆中的官员用藏书,全都移到档案馆中,专门供官员查阅。这是后话,略过不提。

安禄山的资料一出,那些还没适应这种方式的大唐朝臣,立刻意见大消,基本赞成政府强制迁徙也一定要迁的观点。

“两位宰相!如今朝廷各方面的物资状况如何,能否支持直接大规模迁徙百姓?”李隆基翻了翻手上的文书,封面上写的是《开元十九年关于移民开垦安东的建议》。

“陛下!去岁为准备对渤海的战事,河北河南各道出了不少钱粮物资,今年恐怕不能大量调拨了!若是从其他地方调运,恐怕会错过了春耕。所以今年行动,还有点困难!”裴光庭出奏道。

“王毛仲一党向来把持内外闲厩监,如今王党刚贬,内外闲厩监混乱不堪,想要抽调朝廷的耕牛,恐怕还要几个月时间,是否可以鼓励民间采买耕牛!”萧嵩微带尴尬的启奏。

听到萧嵩的话,安禄山微微一愣,想不到这个素来和自己很好的家伙,也会在这个时候使难。耕牛的问题没法解决,那些流民是肯定不会前去安东的。就算土地再肥沃,用双手耕种,也产不出多少的粮食来。

“没有耕牛,没有物资,现在迁徙了百姓如何安置?我大唐何时如此空虚了?或者是宰相无能调拨物资?”李隆基脸色一变,口气立刻严厉了几分。

二十年太平天子的威严可不是说说的,他这一怒,底下的群臣立刻把头低了几分。

“陛下!官员方面绝对没问题!去年大比新取举子,以及岁末铨选的绩优官吏,约有百余人可供选择!”吏部侍郎李林甫代表吏部表了意见。

很明显,李隆基已经非常中意由官府出面,强行迁徙百姓前往安东屯田开垦,李林甫怎么能不出来支持一下。

“陛下!虽然河北河南缺乏粮草物资,但户部府库钱粮充足,渤海战事没耗费国库多少钱粮。二十年的盛世,国库非常充足,就算是预支一下,也能保证明年的用度!”户部侍郎裴耀卿也对此事表示了支持。

他说的国库,和裴光庭说的地方府库其实是同一个系统,都是国家的物资仓库。但是他的这个是建在长安郊区和成里的中央府库,裴光庭说的,则朝廷建在地方的国家仓库。一般情况下,从那儿移民,就从那个地方的国家仓库中出钱粮,很少从中央府库中远远调拨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