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诗文辞故人(2/2)
洛阳近郊,黄河渡口,几艘高大的官船停泊在附近。
黄河岸上,人群簇拥,衣冠相连。
“来了!来了!”人群突然有了秩序。
几辆简便的马车快驾驶了过来,马车旁边还有几个骑士,当先那人,一身御赐黄金甲,跨下皇帝亲赠驹,自然是前去幽州赴任的安禄山安中郎将了。
开府仪同三司、新任幽州大都督王毛仲还在慢慢准备,所以安禄山必须尽快的赶去幽州,先行副署处理。
“啊呀!有劳诸位久侯了!”安禄山看到渡口送别的人群,大老远的就开始抱拳行礼。
“安学士戌守幽州,我们这些好友自然应该前来送别!”
“是呀!是呀!这是应该的!”
“……”
众人也是大老远的就连忙谦虚的客气。
看到当先华已生的贺知章,安禄山立刻从还没停下的马上跳了下来。
“贺老你怎么来了!昨天不是说不过用来了吗!”安禄山抱着拳向众人一一行礼。
“哈哈哈!本来是不准备来的,但是想想今天送行的都是大家,肯定会有不绝妙的诗作流传下来,我这个《同文杂志》的主编怎么能够不来呢!”贺知章大笑道。
虽然现在杂志的事情基本上是崔颢这个放荡才子在主持,但是主编还是名满天下的贺知章。
“哈哈哈!贺老谬赞了!我们这些后辈,有了好的诗作自然是会送到你府上去请你指点的!”一身八品官服的祖咏笑道。
“祖兄!贺老最想要的可不是你的诗,而是即将去幽州的那位哦!”崔颢笑着以目示意正从马车上下来的李白,开玩笑道。
“哦!原来如此!”祖咏也是配合的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李白的出现,就像高升的太阳,一下子将两京本来璀璨的群星压了下去。很多一直以来在《同文杂志》上名声响亮的著名诗人,因为李白的出现,而变得不那么的受人重视。而李白也不是那种谦虚的人,受安禄山之邀,还在杂志上撰文写了不少文章,其中不乏指出别人不足的内容,得罪了不少人。如果不是这次跟着安禄山去了幽州,以他的这种做法,迟早会引来大量两京诗人的敌视。
不过崔颢却绝对不是那种敌视李白的人,他本身也很狂傲,作为《同文杂志》的实际主笔,得罪的人也不少。对于李白这样的做法,反而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对李白直指别人不足的做法,更是没有反对,还不顾安禄山的意思,予以了坚决支持。刚才和祖咏说的话,纯粹是开玩笑。
“好你个崔小子!又在编排我什么!”李白笑着走进。
此时安禄山已经和王维、王昌龄、张宝符、郭英杰兄弟、令弧霸、李藻、李林甫、杜甫等人见礼完毕。
“就是!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遇,你们怎么还要编排太白兄!”安禄山也是笑着插科打诨道。
“哈哈哈!好了!诸位,天色不早,安学士随时需要上船出!为了给安学士一壮行程,我们大家就做几诗来表示一下吧!”老前辈贺知章提出了这次送行的主调。
“好!好!先请贺老来一!”众人对贺知章的温和脾气很了解,一起起哄道。
“唉!你们这帮家伙,老想看我出丑!”贺知章确实像个老顽童,对于这些无礼后辈的调笑也不在意。“好吧!就由我来开头!”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分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更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送人之军》)
“好!”对于老成持重的贺知章,众人确实是打心眼里敬服。
随后,王维、崔颢等人也一一作诗道别。
诗作水平上的差距很大,最好的句子有“细听春山杜鹃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最差的有李林甫的“今日送君行,明日侯君归!”不过看到他们这样热情的为自己送行,不管好坏,安禄山内心都很感激。尤其是对那个无才李林甫,更是小小的拍了一下马屁,让这位同盟者大为高兴。
年青的杜甫,则有“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这样的佳句赠送刚刚相知相交的李白。
安禄山和李白自然也各自做诗应答,只是李白那著名的《赠汪沦》并没有出现,让安禄山大为担心,深怕因为自己的缘故,而不再有这著名的诗篇。
“好了!诸位!蝉已送行客,雁应辞主人!诸位的好意,安禄山已经心领!如今天色不早,安禄山也该启程了!诸位!后会有期!”安禄山抱拳环形一礼。
“后会有期!保重!”众人一起拱手告别。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