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终南有捷径(1/2)
天文测量的事情,具体的并不用安禄山参与,花了半天时间和僧一行再讨论一下细节,安禄山就又稍微有了空闲。当然,这个空闲是相对而论的,毕竟他纳心芸的小礼即将举行,虽然不用大操大办,只要办个小宴,直接用花轿抬人就行,但还是得吩咐下人布置一下新房,作一些准备。
而且原先约好的事情,也立刻找上门来。
王维带着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前来拜访安禄山,此人就是王维的总角好友祖咏。对于见这样的有名诗人,安禄山现在已经习惯了,心中并没有激动。虽然祖咏年纪比安禄山和王维略长,但安禄山反而因为自己的名声已经不小,稍微有点居高临下品鉴人的感觉。
这次王维来拜访安禄山,除了介绍祖咏给安禄山认识,主要还是商谈游览终南山的事情。
有唐已来,三公已下车辂,皆太仆官造贮掌。若受制行册命及二时巡陵、婚葬则给之。自此之后,皆骑马而已。这次出行的众人,包括贺知章在内,都没有朝廷给予的车驾。所以当初安禄山愿意提供众人的日常出行马车时,王维等人都对他的回报很满意。
不过这次安禄山可得花一番大代价,因为人数越了预计,不但王维贺知章等人要去,就连张宝符和几个颇有才名的各学学生也要去。王维大致估算了一下,大概有二十几个人,除去里面有几个自己骑马的,安禄山得准备二十人的马车。这让本来以为只要自己府中两辆载人马车就够的安禄山,不得不跑去车行再租了三辆豪华大车。当然,虽然贵了点,但相比安禄山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报酬,却还是非常合算。
趁着春天还没完全结束,安禄山一众人等,在四月末的一天,驱车骑马来到了终南山楼观台游览。
楼观台在我国道教史上称为“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等。相传周代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体,名草楼观。一日,当他看见紫气东来,知有真人从此经过,后老子西游入观,便迎归草楼。老子在这里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留下楼观台这一名称。
它的别称则是草楼观、紫云楼,因当今朝廷素以老子为其李氏宗祠的祖先,故又曾赐名为宗圣宫、宗圣观,但普通人仍习惯称其为楼观台。楼观台最为著名的景点要数老子说经台。此处为传说中老子面授弟子之地,又有老子墓等多处景观。
现在虽然已经春天将尽,但就是这满山的残春,站在终南山上观看,也足够明媚多了。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真实地反映了楼观台丰富的自然景观。才到说经台,众人就忍不住诗兴大,纷纷决定做诗留念此行。
“说经台”是一山顶平台,大家刚好在台上停下来赋诗。
最先做的自然是张宝符他们那帮有背景的官员子孙。不过他们的水平实在有限,就连安禄山,也能从他们每人的诗作中找出几个缺点来。还好他们大都有自知之名,作完以后纷纷向各位名家请教。贺知章等人当然不会吝啬,全都非常热心的帮他们修改诗作,让安禄山看了很是欣赏。
“诸位!我们已经先献丑!现在该轮到几位先生作几了!”张宝符代表诸学生提议道。
“对!对!请贺博士和诸位先生作几!”学生们纷纷起哄。
贺知章和王维他们相视一笑,现在风景优美,他们本来就非常有诗兴,自然也不会推辞,最后还是才能比较高的王维最先有了诗意。
“诸位!在下已经有了!诗名《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清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好!好诗!”贺知章停下自己的思考,出声赞道:“摩诘此诗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尤其是最后‘隔水问樵夫’一句,实在是点睛之笔呀!”
众人也纷纷出言盛赞,这样的好诗确实不多见。
随后贺知章、崔颢、祖咏等人也纷纷做诗。
虽然互相都捧了一番,但总体来说,比张宝符他们几个做的自然要好得多,比王维的那却是稍有不如。
“安大哥!大家都赋诗了!你也应该有所表示吧!”张宝符笑着对站在一旁旁观的安禄山道。
“哈哈哈!这个,可不是大家都做了,那边还有一位没做呢!”安禄山指着众学生中一个衣着简朴的青年笑道。
他到并不是自己没有诗兴才故意推托。只是因为这个人安禄山曾经见过,当初见面时还非常不愉快。他就是那个刚来长安时,在茶摊上遇到的为虎作伥青年。
“哼!”张宝符显然已经认识这个青年,而且关系并不好。冷哼一声,并不和他说话。
到是众人中一个衣着华丽的青年公子,立刻笑道:
“对!宋清还没做诗呢!他平日最喜欢无病呻吟了!快!快!宋清!做一来给大家听听!”
听起来就象是在呼唤歌女唱小曲一样,安禄山虽然心中看不起那个青年,但听到这样的口气,还是和众人一起皱了皱眉。
这个人正是刚才学生中做诗做得最差的那人,是宗室子弟,淮安王李神通的曾孙李齐物。那次长安城外的众骑王公子弟中,好像就有他。他旁边还有一人,容貌甚伟,是他的族弟李若水,李若水安禄山还是第一次见到。
安禄山注意到李若水听到他这个族兄的话时,也是明显的一皱眉头。心中暗暗好笑,本来张宝符他们请的人当中只有李若水,结果不但依附于他的宋清来了,就连他的那个无术族兄,也硬是跟了来。如果不是他们都自己骑马,安禄山的那几辆大车差点坐不下。
“宋兄!今日来游览的都是一方名士,正是显示才能的机会,你不必客气,就做一诗,请几位先生指点指点!”李若水朗声道。
安禄山和贺知章相视一眼,看来这个李若水和李齐物并不对口呀。
那个宋清也还真是无能,刚才李齐物那样呼喝他,别人都忍不住有点生气,他却像没事人一样,脸上没有丝毫生气的表示。等到李若水的话一出,才细心的安禄山捕捉到一丝激动的神采。
宋清恭敬的对在场诸人行了一礼,低眉顺耳的道:
“小可才能平庸!只能聊作一诗,请诸位先生和公子一笑了!”
“那来那么多废话,赶快说就是了!”李齐物不耐烦的道。
“李公子稍安,莫要打断别人的诗路!”贺知章板起了面孔。
看到李齐物当着大家的,如此面目中无人,他这个诗坛老前辈自然不能容忍。而李齐物到也不是真正嗜勇好斗的人,听到贺知章话,立刻乖乖的让到一旁,不敢回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