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兴庆宫见驾(1/2)
兴庆宫原是长安隆庆坊所在,为百姓居住。武则天大足元年(西元7o1年),李隆基与其兄弟五人赐宅于此,号“五王子宅”。后来李隆基称帝,诸王献宅为宫。于是大兴土木,建起这座兴庆宫。
第二天,安禄山又起了一个大早,虽然还不能象大官那样在坊门开放前就出门,但也是开门鼓声一息,就不得不穿上新的官服,打马赶往兴庆宫。
当然,这一次还是有一个宫廷来的侍卫,拿了令牌来带他,要不然别说进宫了,就是靠近宫门,都得经过一番严密的手续。
刚一进入兴庆宫,安禄山就感受到了满园的春意。
和大明宫不同,这座兴庆宫,在建造的时候就考虑了游乐因素。整个皇宫一反常规,没有明显的中心轴线,而是以龙池(兴庆池)为中心,因地制宜,自由布局。北部为宫殿区及政治中心,南部为休闲游乐的园林区。
整个宫中,并不缺乏树木花草,也难怪李隆基在后来会经常带杨玉环到此地玩乐。
安禄山虽然感叹此地的美丽,不过他可没功夫仔细观察,刚一进宫,就有一个小内侍迎面过来。
“这位就是新任丽正(集贤殿书院)安正字吧!”人虽然长的眉清目秀得,声音却是那种没变声的沙哑,听起来感觉非常难受。
“正是下官!”安禄山赶忙回了一个礼。
这种心里有疾病的人,自己还是躲远点的好。
“那就好!随本官来吧!”小内侍娇柔的对安禄山招了招手。
“这,这位中贵(官)……”安禄山把眼睛看向了带他来的那个侍卫,那个宦官的动作太暧mei了,想象力丰富的安禄山都有点往那方面联想了。
“安正字!是这样的,因为你还没学见驾的礼节,相爷就指派一位礼部专职官员来指点相应礼节,只是那位外官今日生病,没法进宫,高将军知道此事后,特地调拨了这位内侍监中贵前来指点!”那个侍卫理解的回答道。
对于这位高将军,安禄山知道是谁,不就是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的大宦官高力士吗(现在还不是右监门卫大将军)。这位野史上被李白耍弄,被后人加上“奸臣”帽子的大宦官,对于李唐王室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忠臣。
“啊!如此就多谢这位中贵了!”安禄山回身行了一礼。
高力士这么一个大官,还要亲自过问这样的小事,看来工作还是很尽职的呀。不过安禄山毕竟是现代人,对于宦官,总是没有多少好感。
“那里话!快随本官来吧!”
听小内侍一直自称本官本官的,看来还是一个有职称的官员。
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里,自然是非常枯燥而繁琐。虽然没遭到这些变态宦官的xing骚扰,但音波攻击,外加疲劳攻击还是免不了的。各种动作、站位等等,各种要求多得不得了。安禄山偷偷塞给那个小宦官一锭金子,也没有让他有丝毫放松,反而被他举例说王子李清,就是因为才六七岁。就能够把繁复的宫廷礼仪演习得明明白白,才特别得到陛下的赏识,让安禄山一定要好好学习。
不过还好,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安禄山这个本来对宫廷礼节几乎一窍不同的家伙,终于基本掌握了大致程序,内心对于这个雷姓的小中贵也产生了一点好感。的确,大唐的礼节,并不是突现君王权威,臣子谦卑的那种明清礼节,他更多讲究的,还是体现本人的温文尔雅,进退之度,甚至可以夸张一点的说,他只是叫人如何站好自己的位置。
一个时辰刚过,学完礼节的安禄山就被人匆匆带到了沉香亭附近的宫室,因为皇帝李隆基已经移驾到哪儿了。而安禄山现在要做的,则是在向李隆基展示活字印刷机前,最后一次检查那些设备。
***************************************
沉香亭在兴庆宫的东面,作为观赏游玩的所在,景色分外迷人。
此时正是春暖花开,芬芳竞艳的时候,更是把沉香亭附近衬托的别样艳丽。
才远远的看到前方的罗伞影子,安禄山就被一个内侍领进了一个房间。
“见过东家!”安禄山刚一进房间,一个同文馆的小工就向前来对他行礼。
“你不是馆中的伙计吗?你怎么来了?”安禄山微微一惊。
“回东家!今早张相遣人来,说是东家要在陛下面前演示印刷机,叫我们前来帮忙!”伙计低眉答道。
“见过安爷!”另外几个正从大箱子里取出活字的伙计也向安禄山行了一礼。
安禄山立刻领会过来。演示印刷机的操作,应该属于手艺人干的事,虽然皇帝也得在祭祀的时候亲自扶犁,但自己要是在皇帝面前这样做的话,就永远摆脱不了手工艺人这一出身了。而要是自己指挥伙计操作,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看来应该是自己昨天送的那本蔡邕集注《吕氏春秋》起了作用,让张说帮自己想到这一点。
“好!那你们快准备吧!”安禄山点点头。
正当安禄山他们清点完各种设备,准备回报时,门房再次被打开了。一个面白无须、深宽体胖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安正字!快来见过高将军!”那个雷姓小内侍在中年男子身后低声吩咐道。
“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正字安禄山,见过高将军!”安禄山弯腰对这个高将军行了一礼。
其实不用那个雷宦官提醒,看到那身高级宦官的打扮,安禄山自然就猜到眼前这位是经历了四朝的老宦官高力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