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东方特例(1/2)
今天的杨爱卿根本就不再状态不但脸上是一副黑眼圈连反应都迟钝了许多。
在听取他意见的时候他总是走神下巴点点仿佛在打盹因为最近的一段时间皇帝都是在询问过杨大人之后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大臣们也都形成了惯性在杨大人说出意见之前尽量的不出声言多必失。
于是今天便出现了一副古怪的场景上面皇帝在等杨大人说话大臣们也都低头看着自己脚尖一阵的静默。
于是便苦了在外面呆着的那些新科进士们居然就这么的被遗忘在外面了……这事情没杨大人提出意见并不可行要知道他可就是主管这方面的。
好容易杨大人才从瞌睡中醒了过来他之前已经整整的熬了三天两夜看着一本本古籍从自己的手中复原誊写他总是处于一股莫名其妙的兴奋中。
那天女儿把书放下就走了他甚至连她什么时候走的都不记得了可见他对这些东西的沉迷之深。
做学问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无论是学来的听来的偷来的抢来的的知识那叫本事并没有什么需要羞愧的地方尽管书生们一般都标榜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阶层是文明人的话绝对非他们莫属但是惟独在这方面他们采取的是双重标准……
读书人偷书那就不叫偷……这话并不是谎言。
只要你学会了谁管你知道的那些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种心理并不值得谴责反正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还想保留一些职业的脸面的话总得找一些希奇古怪而又能说的通的借口。
这也算是东方的这片土地上面的特产吧没有什么需要大惊小怪的。
文志这人非常的古怪他找理由是为了蒙骗自己可能是那经过多年教育的道德判断机制在迫使他这样做其实外面的人到底又没有被蒙骗住他其实并不是怎么的在意。
而现在的这些士大夫要求就是要蒙住所有听说过自己名声的人……很复杂的工作。
还得一边给自己伪造一个无比光明的借口。
其实特性也正是如此和民族的本心也有一定的关系东方的这片土地上一向都出神秘的族群还有那一直以和平善良而著称的大统一民族。
记得在早先起源的时候不过是炎黄两个部落而已。民不过几千地不过黄河流域一隅可是后来呢几乎东亚的这片土地上所有气候适宜的土地全被这个民族给占了去。
西边直到沙漠荒凉草原北方边界是寒冷森林南方到了瘴林沼泽……中间这些土地上有民族没有?
当然有哪里去了?
一个个的成了这个大汉民族的牺牲或者消化品只留下了少数的记载比方说的是和蚩尤的部落大战……当然不会仅仅是蚩尤这一个部落其他的还有很多但却连记录都没有流传下来。
焚书坑儒并不是秦始皇的专利论起消灭原始资料很早的祖先们都这么干了。
很是强悍的先辈们若是论单一个民族的扩张程度综观历史没有几个能和他相比至于说名声没有凶悍名声的流传却又能在不声不响中占据最为富饶的土地把那些不想被同化的民族全都赶到穷山恶水当中去让人不得不佩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