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暗渡陈仓(1/2)
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可怕的是重复出错。如果不是陈宫提醒,我差点又想当然的低估了群雄的智商,城外联军一副有气无力的颓懒模样根本就是有意为之。和我想拖住联军追赶董卓的脚步一样,他们的目的是想让我们安安心心呆在洛阳城不要尽早撤军。时间越长,归途中的危险就会越大。
联军军力强于董卓,但骑兵战力的优势并不明显,拿不下洛阳联军轻骑很难衔尾追击。既然追击不可取,吃掉这支jing锐骑兵对联军来说现实很多。张绣撤军后,自孟津渡而来的渤海军并没有出现就是明证,这支强大的野战力量一定洛阳西部的原野中设伏了。真正的攻城战要等到联军完成部署后才会展开。
我错怪张绣了,只怕他是领有董卓的密令。以董卓和李儒之能,他们应该早早就意识到了这种局面,这才会把飞熊军留下。有张绣甚至其他一两支隐藏力量,要想返回长安应该说大有希望。
看来义父多少有点高估我啊,这大概是虎牢关的表现让他满意了吧,其实这大多是沮授的功劳。我深深感到了董卓对我的优待,火烧洛阳本来是最简单的做法,名声的损失对比孤军深悬的危险还是分量轻很多的。
看着陈宫,我心道:尽管你说的是事实,但怎么可以在你面前显露无知呢?现在不镇住你以后的ri子可不好办啊。所以我的表情一直停滞在一种微微浅笑的坦然模样,其实我脑海里在翻江倒海的想办法。
“公台兄,你知道原先镇守孟津的张绣军和在小平津外围的徐荣军现在的动向吗?”我终于想到了可以拿出来搪塞的借口。
陈宫闻言一震,看了看地图的方位后恍然大悟:“吕将军高见,陈宫拜服。”
渤海军自然是截击我军的主力,那样名义上已经撤退的张绣军就空出来了。而对比鞠义那些步兵,徐荣军的机动力要强太多了,等于是ziyou的。
此刻我心里却在暗暗发苦,我也想这样啊。可张绣现今到了哪里我都不知道,按他的个xing,我不留情面把他的好心当驴肝肺后自然有多远走多远,董卓那头也有所交代了。至于徐荣,从头到尾我都没跟他联系过。
“不过,突围的事我根本没指望过让他们帮忙。事实上前几天,我已经明确拒绝了张绣的援助。”
此话一出,陈宫已是目瞪口呆:“为何?”
刚刚考虑了半天,我总算有了些可以自圆其说的话:“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但战术上对敌人必须重视。天下间能人异士颇多,联军中更是人才济济,万万轻视不得。我军能早有安排,联军方面不一定会一无所知。如果他们将计就计设计一个更大的圈套的话,形势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陈宫听了连连点头。
“何况,战场之事凶险万分。一将功成万骨枯,双方蓄势待发之下,伤亡必然惨重。可谓亲者痛,仇者也痛。所以我刻意营造了这样一种气氛,让张绣他们不用直接参与战斗,只要起到一些混淆视听的效果就行了。”
说到这里,我满佩服自己的,连自讨苦吃都能变得这么冠冕堂皇,当然这还充分考虑到了陈宫的为人。在陈宫还没有明确表态跟随我的情况下,言行仁厚一点没什么坏处的,曹阿瞒就是因为乱杀无辜才失去这个难得的谋士的。何况眼下武干国明显是跟陈宫一鼻子出气的,这可是文武双全啊。
武安国能力不俗,虽然失去了右手,但左撇子用左手使刀同样会威力惊人。刚才我想过了,只要想办法给他断去的右臂接上一只铁手,刀枪不入之下到时候应该比盾牌什么的防具还管用。
说到这里我已经黔驴计穷了,这么多话其实都是废话,绕了半天又回到原路上了,援兵指望不上,敌人在紧锣密鼓的设置埋伏中。当然语言的欺骗效果已经达到了,至少陈宫应该不会觉得我是属于那种无知者无畏的蠢人,毕竟从表情上看我是一副成足在胸的样子,这点演技我还是有的。
我故做神秘的说道:“公台兄,现在你应该知道我的安排了吧。”
智者一般都是这样,遇到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自己不会的时候特别着急,还不想别人给出答案。陈宫就是这样,他坚决制止我给出答案。
说完这话后百无聊赖的我开始祈祷,希望这个聪明人的脑子能够想出一个子虚乌有的安排。只要陈宫能够想通,到时候我完全可以厚着脸皮来句“英雄所见略同”坦然享受这胜利果实。
“真卑鄙!”吕布在我脑海里伸了个懒腰,估计是准备睡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