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赵云归汉(1/2)
金戈铁马的骑士从中,我已经看到了玉树临风的赵云。
此刻我心cháo澎湃。巨人不管有多高大,个子超不过自己的发际;哲人再怎么远见,视野跨不过自己的鼻尖;勇者再怎么强悍,一人敌不住千军万马。为什么两个“人”字放在一起是“从”,那就是说两个人相互依靠,就不会形影相吊。我曾经以为凭借我的知识,对智者的需求可能是若有若无,所以在现实面前我败得很惨,但哪怕到了现在非要我选出一个最希望合作的三国名人的话,我的答案依旧是眼下仍然名不见经传的赵云。
公孙瓒再度让我吃惊,败象已成之下,他果断选择了全军撤退。无数战死将士抛洒的热血,白马义从赫赫的威名,败退途中惨重的伤亡,这些重中之重的东西在更大的利益面前皆可抛弃。我只能叹服,尽管公孙瓒一时失策造成了全线被动,他依旧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作出最明智的决定。换作是我,没准就有可能为了弥补一个错误去犯下另一个更大的错误。如果死战不退直至全线溃败的话,白马义从可能要损失上万人,现在这样的话他们至少可以保存八千人。
就象我想不到公孙瓒会毅然退兵一样,没有人会想到cháo水般的追兵中竟然没有我一马当先的矫健身影,此刻的我正在心急火燎的往回赶。
我曾经独战过张辽、华雄以及高顺,答案是苦不堪言。那个仗枪独舞的翩翩少年与我相比毫不逊sè,除了华雄换成了刘豹。
见到我到来,张辽等人不约而同的收招静侯,我这几天来流露的心意他们都多少知道些,对手难求,良将更难求。
“常山赵子龙?”我这本来就是多此一问。
“九原吕奉先?”
我忽然想起了关羽,关羽曾经问过类似的问题,但他省略了地名,说的也只是名而不是字。我觉得关羽骄傲而直接,只对最关键的东西发问。赵云给了我一种截然不同的印象,同样没有直接回答问题,骨子里同样是铮铮铁骨,但赵云谦虚而执着,你怎么问我也怎么问,一种令人心折的雍容大度。
张辽忽然说了句什么话,面对来自赵云的巨大压力我没听清楚,等我发问时他已经疾驰而去了。
我挥手示意身边的士兵停止攻击,赵云带出的士兵尽管jing锐,在明显的数量劣势下他们已经不足百人了。他们缓缓的聚集到赵云身后。
“公孙瓒已遁,尔等孤立无援。赵云,可有信心与我一战?”
赵云没有说话,只是倒过锃亮的银枪对着枪尖轻轻的呵了口气,眼神柔和的仿似望向情人的眼波。
面面相对,我能发觉他刚毅的面庞写着不易察觉的疲惫。赵云的韧力之强让我暗暗叹服,换作是我面对他们三人只怕也是气喘吁吁。
“三十招。”我说了个数字:“三十招之内,赢不了你的话算我输。”
赵云一愣,古井无波的清越脸庞浮现了由衷的赞赏之意:“三十招之内赢不了你的话应该是我输。”
我闻言一凛,虽然没有对上一流高手,刚刚的连番恶战还是让我消耗极大,对比赵云其实我未见得轻松,我是有些托大了。
眼神扫过赵云身后那些浴血的部下,我缓缓说道:“如果你能赢了我,你那些部下可以ziyou离去。”
面对赵云攻出的一枪,我想要轰然叫好。
赵云持枪的手白晰而稳定,枪身的前进每一分每一寸的移动保持在同一的速度下,恍似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这一枪很慢。
我原以为力量和速度是矛盾的,但赵云做到了这一点,仅仅通过手腕的抖动,疾如闪电的一枪就变得如泰山般沉重。如果不是方天画戟可以横绞,第一招我就差点吃了大亏。
赵云的招数同样是随心意而发,浑然一体的攻击让我几乎手足无措。由于让他抢先发起了攻击,十招之内,我招招都只能防守。
按捺不住的吕布又从脑海里跳了出来,休息了一阵明显中气又足了点:“笨蛋,抢攻啊,实在不行就拳打脚踢啊。”
第二次被他叫“笨蛋”了,我胸中极为郁闷,不过他的话极有道理,在武学方面他的天赋确实惊人,我到底是来自习惯用脑的年代。
利用长枪侧身而过改为横扫的机会,我挥拳击打在枪杆之上,右手中的方天画戟毒蛇般探出,攻守之势终于易主。
赵云的防守有如天衣无缝般密不可破。在距离迅速拉近的情况下,我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手握武器中端的方式,这样尽管攻击时因为力臂短的缘故攻击力略差,但以我们的惊人力量要想伤人易如反掌。
或许赵云的威猛不如张飞,气势不如关羽,但他兼有两人之长。连续几招硬碰硬后,利用坐骑的脚步移动他同样成功摆脱了苦守的窘境。
这时二十招已过,我俩都有些急了。到了三十招,按照我们的言词这就是一个双败的局面,尽管看似赵云得利,但他同样是个骄傲的人,与关羽的区别是赵云只是将骄傲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