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血浓于水(1/2)
华雄还在哼哼唧唧,在熟悉的人面前,他的本xing暴露无疑,面子和威严既然没什么用处确实不如随心所yu一些。
“叫你的部下和那些步兵都投降吧,向张郃的部队投降。”我踌躇了半天,只能下这个痛苦的结论。由于我们抓了些韩馥军的战俘,有他们作为缓冲,加上韩馥军一向比较宽容,降兵的命运会好些。
华雄若非旧伤全数裂开,几乎跳了起来:“不许要抛下他们!”
张辽插了句:“看到今晚战死的士兵了吗?除非我们想死在一起。”
成廉简单叙述了他曾经的遭遇:“当年我们从鲜卑败归时本来有三千人,最后返回并州的不到六百。后来我曾经想过,如果一开始就集中jing锐撤退的话,我们至少能活下来一千人。”
“好死不如赖活。”我脱口而出。
这种观点明显背离了这个尚武的时代,包括张辽在内都疑惑的看着我。
“如果牺牲有价值也就算了,毫无意义的牺牲如果只能换来一个虚名的话,我宁可不要。”我出了个题目:“如果有个寡居的年老妈妈只有一个儿子,他儿子是为了不当俘虏战死好呢还是当俘虏做完三年苦力回去侍奉老人好呢?”
看到他们若有所思,我继续说道:“或许这种例子比较极端。但对任何家庭来说,每一个儿子都是唯一的,对比父母数十年的养育之恩,兵临绝境下的做俘虏并不可怕,越王勾践不也当过战俘卧薪尝胆的吗?”
“我现在非常后悔,如果我不是心存侥幸的话很多人就不会死。”我缓缓的说道:“告诉那些士兵,只要韩馥军敢虐待他们的话,只要我吕布有一口气在,绝对会把韩馥锉骨扬灰。”
真正传达命令的时候,还是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士兵们的强烈抗议。
华雄让张辽扶起了他,声嘶力竭的吼道:“弟兄们,你们愿意用你们的生命为其他战友们冲开一条安全的通道吗?”
“愿意!”
“那你们想和你们的家人团聚吗?”
“想。”这声音明显小了很多,更多人还在观望,但热切的眼神早说明了一切。游子归心,血浓于水,谁又会忘却家人呢?
华雄几乎是在咆哮:“为了战友,为了家人,我命令你们投降!我保证会把你们从韩馥那要回来,否则我一头撞死在洛阳的皇宫门口”
看着华雄背上越渗越多的鲜血,我感慨万千,华雄不是个聪明的武将,但对于义字的掌握甚至在我之上,这种人生来就是打仗的干将,永远能和基层士兵打成一片。想到他的誓言,我颇有几分无奈,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即使华雄讨不回那些降兵他也找不到皇宫的大门了,古城洛阳大概是逃不过今年的大火了。”
利用多余的马匹我带走了步兵中大多数的基层军官,这些是军队的基石。失去了粮草,所幸有战死的军马可以食用,纯骑兵的话支持二三天并不难。
连夜行军的建议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夜sè茫茫下未知的危险实在太多。最后我说服了他们,按照我的判断,联军很可能分成了三拨,刘岱、张郃、公孙越一组负责第一道防线,孙坚和某个诸侯负责第二道,曹cāo领军最后把关。由于张郃他们刚刚发动过进攻,军队应该没有回到防守阵地,这样我们就有机可乘,至少在到达孙坚的防线前可能不会遇敌。黑夜对双方来说影响都是均等的,张郃等人不可能严阵以待的话,以骑兵的机动力夜行的话可以轻松突破第一道防线。毕竟很少有人会在新败之余抛弃部属轻骑突进,如果我要抛下那些步兵的话应该在虎牢关就抛下了,这容易造成他们的一个思维误区。如果是曹cāo,我没有任何信心,但对上刘岱等人我绝对有信心,张郃、公孙越名义上至少没兖州刺史大。
我非常后悔,来到三国以后真正需要抉择的事情其实不多,尤其是战场上的事务。严格的说,与孙坚的战斗一直是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在打的。事实是我基本没有正在亲历血火战争的概念,甚至刚刚兵败后还莫名其妙冒出了个念头,能不能象玩游戏一样读个存档再来一次啊,正是出于这种心态我才会带上浩浩荡荡的步兵走上撤退之路。我暗暗告诫自己,深思熟虑,一定要深思熟虑。
连夜行军正是我仔细考虑的产物,运气好的话,我们甚至能连夜冲过孙坚的埋伏,因为我们身后的敌人也在移动中,孙坚不一定会想到我们会如此之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