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曹操(1/2)
越骑校尉伍孚是第一个试图刺杀董卓的人。可惜他这是自不量力,薄有勇名的他在武勇的董卓全无机会可言。我对伍孚印象很深,因为他有一身硬骨头,严刑逼供之下他没有招出任何同党。当董卓亲自询问时,伍孚瞪目大喝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对这种壮士,义父当然只能满足他找死的要求了,附带下令不得让伍孚死得太快。招呼他的是凌迟处死,千刀万剐的时候伍孚仍是骂不绝口,这让我着实佩服。换了我的话别说凌迟了,一旦被捕的话只要条件合适肯定第一时间招个一干二净,当然我肯定不会象他这么好对付就是了。
有时候人就是犯贱,想当初伍孚对董卓进京可是持欢迎态度的,甚至率领整个越骑营加入了董卓军,算起来引狼入室的功劳就有他一份。如果没有京师兵加入的话,丁原和董卓也许到现在还是个势均力敌。所以我觉得,伍孚死前一定还在反复念叨:“早知今ri,何必当初。”
客观的说,董卓算不上一个讨普通人喜欢的达官贵人,对百姓十分严酷,甚至经常牺牲很多人利益来维护部下和亲近的人。在生活小节上义父同样不是非常注意,自从汉献帝上台后,睡睡龙床、玩玩嫔妃的事情时有发生。除了能够从中谋利的少数人以外,这些行径确实让常人有点难以接受。
第二个试图行刺董卓的人依旧是越骑校尉,当然是个新任命的。不知这能不能算义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曹cāo的能力识见相当高超,深得义父喜爱,许子将曾经给他相过命:“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jiān雄。”董卓有这样一个特点,他非常喜欢有野心的人。我觉得义父是这样理解的,人没有野心的话就没有了超越的动力,所以只要把下属的野心控制在允许接受的范围之内就可以了。听到吕伯奢全家被曹cāo杀光的消息时我曾经想过,没有我的话曹cāo是不是会成为董卓的义子?毕竟董卓欣赏我很大程度是因为我那种接近异族的处事方式。可是在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面前,纵使是师傅这个百年来草原民族的最强者数十年的人生感悟“利益面前,六亲不认”也只不过象黄口小儿的伢伢学语。
仔细想想的话,没准那天曹cāo根本就没想过要刺杀董卓。毕竟以曹cāo那点微薄的本领,别说是董卓对他还不是非常信任,就算董卓毫无防备也是机会不大。这样说起来,反而是我的贸然闯入救了曹cāo。从义父不悦的表情来看,大概他是想看看曹cāo会玩出什么花样来的,否则就算是在我面前,义父也不会放心到背朝外侧躺在床上的,尤其还是没有铜镜可以反光的木质雕花床。
最大的可能是曹cāo是为名利而来,慷慨赴死的伍孚名扬天下,下一个刺客只要能保住xing命至少能比别人少奋斗五年。曹cāo需要的只是一个刺杀董卓的说法,以他的能力果真行事的话几乎必死无疑。所以曹cāo犹豫不决的过程从头到尾都只是想要通知董卓自己来意不善,所以找到恰当机会后他就交出了七星刀。这刀倒真是一把好刀,我远远看了一眼就感觉到了它的寒气。可惜义父虽然对我算非常好,但最好的东西他一般还是自己留用的。
“cāo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亏得李儒还特意向董卓献计试探曹cāo反应,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我忽然一愣,难道我比李儒还高明,转念释然。原因只怕是曹cāo的很多想法和我比较接近,能想到一起去,虽然只是见过数面,但对曹cāo我有种奇怪的感觉,好象能看到他心里去,或许我们都是同一类人吧。而李儒对曹cāo的了解不够,自然只能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来试探了。
辞别义父后,我选择了自己领军去抓曹cāo,因为等到狱卒去曹府找的时候只怕早就人去楼空了。由于曹cāo是谯郡人氏,正常的话走东门自然最近最快,利用董卓验证曹cāo态度的时间,动作快点完全可以抢在追兵前逃远。当然若想掩人耳目的话,走别的城门未失不是好的选择,不过风险极大。
我带人匆匆赶到东门后,果然曹cāo已经打着有紧急军情需要处理的幌子出城而去了。曹cāo想要逃命的话,所乘马匹自然不是凡品,既然他已出城小半个时辰,只怕追之无益。我几乎就准备泱泱而回了,若非赤兔长嘶一声我差点忘了胯下有匹ri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名驹,当下抛下一干亲随绝尘而去。
秦宜禄就是我在那次追击中遇到的。
远远望见路边有个人伏地听声让我大吃了一惊,当下勒住马蹄看看这是何方高人,顺便问下他是否看见过曹cāo。
那人有气无力的答道:“是不是个细眼长媭的中年人?”
我忙不迭点头。
“他刚刚骑的是匹黑马,现在好象是在步行了。”
我瞠目结舌,这是什么样的耳技啊?
感觉到我的诧异后,那人不好意思的解释了下:“别这样看我,我会不好意思的。我刚坐在路边休息的时候被急驰的马给撞了,你说的那人大概就是那个冒失鬼吧。如果不是腿断了的话我才不会趴地上呢?”
晕倒,我只能无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