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纵横四海 第廿八章 欧陆风云(1/2)
第八卷纵横四海第廿八章欧陆风云
“俄国战败了,我们和德国人会师了,战争还要多久才能结束?”女记者问道。
鞠小芬和黄根生漫步在斯摩棱斯克的大街上。这里的夏夜很凉,星空格外的璀璨。
“最强大的敌人还没有倒下,更大的挑战还在前面等着我们。”黄根生仰望星空,没有直接回答女记者的问题。
“这样的日子……其实也挺好的。”鞠小芬微笑也抬起头仰望星空,“从贝加尔到乌拉尔,再从这里到梦想中的欧洲,一个傻丫头跟着她心目中的英雄走遍了大半个世界……”
一只冰冰凉的小手悄悄的抓住了粗糙的大手。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战争总是不结束,那么……我就可以一直有借口赖在你的身边了……”女记者的声音听上去很缥缈。
“小芬……”黄根生黯然,“我有妻子,我很爱她。”
“我知道……”鞠小芬微笑。
黄根生试图把手从女生温柔的掌握中脱离出来,却终究没有能够忍心截断那似水的柔情。黄根生暗叹了一口气。
……
1917年7月2日,来自中国的第一列直达货车在柏林火车站进站,这列有22节车皮的列车上运载的是来自中国的面粉和布匹。这是目前德国最需要的东西。
漫长的战争已经快要拖垮这个国家了。德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强大地工业和高素质的国民,可是。这个国家缺乏资源。在欧洲的盟友几乎无法指望的情况下,这个国家基本上是以一己之力在对抗强大的敌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计划破产之后,拥有广阔殖民地资源和数百年财富积累的英国和法国将德国拖入了其最害怕地漫长而残酷的持久战。
事实上这个国家也已经处于**地边缘。
战争已经让数百万德国人死亡或者伤残,战争已经给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带来伤害。越来越紧缺的物资和飞涨的物价让超过2/3的德国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以下。残酷的战争已经消磨了人们的热情,人民已经付出了太大代价,悲观、怀疑和失望地情绪正在民众中蔓延,越来越多遭受苦难的人开始置疑这场战争的意义。
人们无法挽回失去的儿子、丈夫或者父亲的生命。可是活着的人却需要一个希望来支持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念。皇帝陛下的勋章可以给死去地亲人带来荣誉,却无法给活着的人带来面包、黄油和严寒冬季里取暖的煤炭。很多人在受苦。贵族和资本家却依旧过着豪华的生活,阶级矛盾已经开始要取代民族矛盾成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而更多的人继续被送往前线。
威廉二世皇帝陛下已经感觉到国家社会制度发生动摇地危险,俄国所发生的一切迟早将发生在德国,只要这场战争无法迅速的结束。可是在国家遭受战争封锁的年代里,谁也没有办法改善人民的生活。现在,这个国家终于可以恢复呼吸了。
一年之前这个国家通过崎岖坎坷的巴尔干通道曾经短期得到过来自东方的支援。这让德国在其艰难的时刻里难得的喘了一口气。可是这条崎岖的对外通道很快也被封死了。
现在,支撑在窒息死亡线上地德意志终于等到了封锁被打破地消息,比起巴尔干通道的不确定性,跨越俄罗斯地亚欧大陆铁路桥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生命线。从1917年的7月2日起,源源不断的粮食、布匹、药品和其他各种基本生活品开始从遥远的东方输入这个国家。德国依旧可以支撑这场战争,只要这个国家的人民不站起来**,所以,皇帝陛下终于可以真正松一口气了。威廉二世和他的臣子们相信。没有人可以从外部征服德意志民族。
而随着英国人在北大西洋的制海权被打破和俄国退出战争,一直在战争态度问题上暧昧不定的美国人终于也开始表现出倾向了。先是日德兰大海战之后,美国人开始和德国人做生意,那时候,还是现款交易,美国人不认除了美元或黄金以外的任何货币及支付手段;而俄国退出战争以后。美国开始接受德国的赊帐。与此相反,战争爆发后一直和美国保持亲密贸易关系的英国和法国却发现自己已经不能从美国人那里赊到货物,没有美元或者黄金,就没有货物……
英国人和法国人知道战争中最艰难的时刻已经到来,如果不尽快打破西线的僵局,等到摆脱了两线作战危局的德国人将其东线的大军抽调回西线,这场战争的前景将极其黯淡。
大规模的协约国夏季攻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始了。
孤注一掷的英法联军在此前的两个月时间里,秘密调集了167个师、超过300万大军,在成功的瞒过德国人的视听之后进入了攻击的位置。在俄罗斯陷入最后挣扎的日子里,人们只看到法军和英军发起疯狂而不计代价的进攻妄图援救俄国。却不知道更大的进攻阴谋还隐藏在这种疯狂的进攻背后。经历了短暂的战场平静之后。300万新锐部队被突然投入了战场,欧洲西部的战场瞬间失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