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奇袭(1/2)
“报告将军,抓获了萧皇后和杨政道!”大军很快便拿下了定襄城,李靖偕同李恪一同入城,刚到达城门处,便有人来报。
李靖转头看向李恪,眼中的惊讶清晰可见,然而李恪此时的惊讶并不下于他,这位隋炀帝的萧皇后,在后世那可是大名鼎鼎呀!
如果他没有记错,隋炀帝的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在大业十四年身在江都行宫的杨广被叛军宇文化及亲手杀害之后,被乱军带到了聊城,之后窦建德率兵攻城迎回,并暂时安置于武强县,当时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义城公主是萧皇后的小姑(隋炀帝的亲妹妹),因为这个关系,处罗可汗于是遣使恭迎萧皇后,窦建德不敢不从,于是便偕同杨政道随使前往了突厥。
而今,rì月交替,岁月如梭。萧皇后大概想不到有朝一rì,她还能再回中原,只是风云变幻,这中原早已是李家的天下!
“报告将军,颉利已经北逃!”
正当李恪思绪越飘越远的时候,有探兵来报,怔然觉悟过来,忙转头看向李靖。
而李靖也正在看着他,脸上满是笑意,语气也有些许的调笑:“殿下可想先去见见这位萧皇后?这位萧皇后,老夫年轻的时候倒是见过一次,怎么说呢?确实是一位绝sè佳人……”
李恪小脸一红,很是尴尬,没想到一向严肃的李靖老将军也有这么不正经的时候,吭了一声,话说得有些紧巴巴的:“还是不用了……这追击逃军要紧,派人将他们送往长安城就行了吧,父皇想必是很乐意看见他们的回归的!”
“如此,便依殿下所言,传令,追击颉利!”如愿看见李恪小脸通红的样子,李靖便也不再逼他,再者,他年老归年老,可是还没有到老糊涂的地步,只是一句调笑的话,事情的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但是,将军,后援部队可还没有到达!现在我们只有三千人马,如果就靠我们这几个人,恐怕……”旁边的将领却是不同意,很是急切的反对。
“殿下认为呢?”李靖却转而询问李恪的意见,太宗将楚郡王派上战场,当然不会只为了监军这么简单,跟着他学习用兵之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关于这一点李靖很清楚,所以才会将他带在身边,时不时的询问他的见解,而不是让他在后头随同粮草而行,为的就是就近调教嘛。
李恪沉思一下,斩钉截铁地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再者颉利可不知我们只有三千人马,小王认同李将军意见,追!”
一锤定音,李恪赞同了李靖的提议,三千jīng骑再次上马向北追击突厥逃兵。
且说李靖率军追至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忽听得前面传来激战声,两人对视一眼,俱是大喜,按照出兵的路线来算,前面可能是出云中向西北而来李勣军,正好截住了北逃的颉利逃军,此刻,一边是追击败绩之师,斗志昂扬,而一边是已进退无路,困兽更勇,李靖当下命令部队全速前进,夹击敌军。
很快,突厥逃兵崩溃,颉利带着几个亲信,慌乱之间继续北逃,而他的部众,逃得逃,降得降,立时崩溃。
本来,颉利已经没有了向大唐请和的机会,但是穷途末路的他还是向长安派出了请和使节,但是他实在是派错了人,他不应该忘记,四年前他派到长安城里耀武扬威的使者便是现在的使节:执失思力。
正当李靖准备挥师北进之时,太宗的诏令却突然之间到了,说明颉利派人请和,朝廷已经同意,派遣官员前往安抚,命令李靖等人即刻罢兵,迎接颉利入朝。
军队已经经过数月的远征,虽然仍是士气高涨,但终是疲惫不已,听闻太宗的班师诏令,俱是兴奋不已,颉利请和入朝,北伐算是已经成功了。
然而此时中军帐中的李靖等人却俱是愁眉苦脸,李恪很是不清楚,大军马上就可以彻底的肃清突厥残兵,怎的这个时候父皇居然还接受了颉利的请和!
“药师兄,陛下真的命令罢兵,班师回朝吗?”李勣也很是不甘心,再次询问李靖。
“是啊……诏书上确实是如此写着的,清清楚楚,朝廷派人安抚突厥残部,让我等迎颉利那个老鬼进京!嗯?将军可是从中发现了什么?”李靖有些疑惑,陛下派来传令之人下诏之时,李勣可就在旁边,怎的现在还问,难道发现了什么问题。
“现在根本不是停战之机!陛下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不可能不清楚,我怀疑陛下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含义,我等尚未领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