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东窗事发(三)(1/2)
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已经慢慢的黑了下来,还没有到宫禁的时辰,李恪急匆匆的进了宫,宫门口的侍卫都是认得他的,遂很快便将他放了进去,而李恪却没有按照往常般的往太极宫的两仪殿而去,却是直接朝着太子的东宫而去了。
东宫显德殿外的小内侍小康子是随了太子几年的老人了,自是认得李恪了,也知道以李恪的个xìng,现在进宫肯定是有急事的,而且今天中午以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太子的心情一直不好,已经打骂了几名内侍了,连他也未能幸免,遂远远的看到李恪向东宫行来,便急匆匆的往里面去禀报去了,等到李恪到达显德殿外之时,小康子已然禀报完毕等在外面,李恪不由心中暗赞,此子确实有眼力!
李恪随着小康子走进了显德殿,一进去便见太子李承乾已然迎了上来,上来一把便抓住了李恪的胳膊,可劲儿的摇,手也在颤抖,显示出心中急剧地惊恐与害怕:“三弟,怎么办啊,大哥我闯了大祸了!”声音十分的仓惶。
李恪顿时心中对他更加的鄙夷,自己惹出来的麻烦,现在知道害怕了,当时干什么去了,做事情也不动动脑子,而且现在这事情已经发生了,不赶紧想想办法怎么将他解决掉,反而只会躲在这里担惊受怕,真是个废材!
李恪现在很疑惑,为什么历史上记载的李承乾在早期当太子的时候,还能得到大多数朝臣的交口称赞,就以他现在的这个样子?不过李恪很快想到了一个可能。早期的李承乾年纪还小,做事尚且称得上是规规矩矩,附和一个太子的基本形象要求,而且那时太宗李世民也不可能将一些重要的军国大事交给他处理,交给他的自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了,而李承乾手下有那么一大帮子依附于他的官吏,自是会为他办理的妥妥当当,等李承乾大了一些以后,一是因为他不再像小的时候一样尊师重道,反而更像是一个纨绔子弟,太宗对他很失望;二则是皇帝的通病了,太宗他不可能允许一个能够威胁到自己皇位的太子的出现,毕竟就他自己而言,也是逼迫自己的父皇退位于他的,自是不会给予李承乾以实权,而且那时的太宗更加宠爱魏王,曾经一度有过换掉太子的念头。
“大哥,你先具体的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恪将李承乾拉进殿内,摁在了他的座位上,再摇下去,估计他就要被要散了,要知道这是唐朝可不是宋朝,还没有重文轻武,作为皇子弓马骑shè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李承乾他又喜爱习武,手劲自是不小。
李承乾连忙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地说了一遍,随即就焦急的看着李恪,问道:“三弟,大哥我应该怎么办哪?”
“大哥,你怎么就这么的糊涂,常胜的话中有着那么多的漏洞,你怎么就轻信了呢?这太仓可是关系到社稷的重中之重啊,轻易动不得的,你……”李恪第一次详细的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觉也有些生气,自己的这个大哥还真是没脑子,不过这样对自己也好,便于他乱中取利了,当然不能表露出来,遂有点生气的说道。
“三弟,大哥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常胜说等到口子堵住,漕运通了,粮食运进长安城后直接运进太仓,一切就都神不知鬼不觉了!”李承乾辩解道,他自己也觉得很委屈,好不容易想出一个办法来尽一次孝道,却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若是左屯卫军真的反了,那长安城可就危险了!
“漕运通了?”李恪听了顿时感觉哭笑不得,这个太子太单纯了点,“我的好大哥欸,这个漕运在大半个月内估计是通不了了,上游的这个决口是堵住了,可是现在下游出现了一个比上游还要宽的决口,没有十天半个月估计是堵不住的,而且,大哥,这个下游的决口好像是被人为的挖开的!”李恪的语气显得很失望,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被人挖开的?”李承乾一听顿时傻眼了,随即站在外面的侍卫们便听见了一连窜的粗口:“哪个王八蛋跟孤过不去?他个混蛋……”
李恪一听便知道这次李承乾是真的急红眼了,作为太子平时训练有素的良好修养也丢到一边去了,心中爆笑不已,很难得看到这样一幕的,但是也不敢表露出来,不然就漏了馅了:“大哥,你觉得是谁呢?太仓里面没粮了,所以左屯卫军到太仓来闹事了,若是不闹事的话,估计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太仓里面出了问题,而太仓里面现在之所以还是没粮,便是因为下游又有了新的决口,漕运不通,粮食根本运不进来,而这个决口却是人为的挖开的……”李恪说到此次便顿住了,他不能再往下说了,得由太子自己想,有时候自己想出来的比别人说一千遍还令自己可信。
李承乾想了一会儿,方才不确定的道:“三弟,你怀疑是常胜搞得鬼??”
李恪知道他其实已经想到了,只是还不敢相信罢了,毕竟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而且自己也对他大加提拔,却只得到背叛。当下李恪点了点头:“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常胜的主谋,到目前为止,臣弟尚且还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很明白,那就是常胜绝对跟这件事情有关,若是说知道太子你卖太仓的粮食的人不止他一个的话,那么正掌管着修堤之事的就只有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