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兄弟间(1/2)
贞观元年,太宗陛下刚刚登基之时,北边的突厥便兵临长安城下,那时北边的罗艺反了,大唐根本没有力气再与突厥交兵,太宗不得已单枪匹马在渭水边痛斥劼利可汗,逼其斩马盟誓,随后突厥退兵而去,却也带走了长安城的整个库藏,大唐顿时一贫如洗,如今经过三年的励jīng图治,大唐的底子再次丰厚起来,国内的叛乱也俱被平定,太宗陛下便想一雪前耻了,所以从去年开始便在各地广置义仓,而在京师长安设太仓,以便统筹。
太仓对北伐至关重要,如今的太仓里面堆满了粮食,这是大唐将士北征之时的后勤保障基础,而太宗陛下为了显示对太仓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太子李承乾的一次锻炼,遂将太仓交由太子亲自打理,也就是将调剂粮草之责交予了太子,待将来北伐成功之后,调剂粮草、保障后勤、让军队无后顾之忧,这北伐的首功便是太子的了。这不得不说确是太宗陛下深思熟虑。
但最近自入夏以来,yīn雨连绵数月不停,黄河涨水,水势浩大,朝廷一再下令保证漕运航道的畅通,如今渭水永通渠段终于还是决堤了,从南方往长安运粮便不得不停了下来。
“臣弟参见太子殿下!”李恪刚刚进宫给杨妃问过安,母子两人绪了一番家常后便过来觐见太宗陛下,却在刚刚走到两仪殿外之时便碰见了太子李承乾,忙停下脚步行礼。如今的李恪正是韬光养晦之时,他与太子走得还是很亲近的,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如此。
李恪现在很疑惑,不知这是真的恰巧碰上的,还是太子专门过来等他的,因为太子就站在殿外,不似刚到。
“三弟快快免礼。”李承乾上前一把便将李恪拽了起来,一脸的责怪,“三弟,大哥不是跟你说过吗,都是自家兄弟,以后见面不必如此多礼!”
“大哥,你我虽说是兄弟,但如今不同往rì,如今大哥是储君,你我有君臣的名分,这君臣之礼还是不能废地!”李恪笑道,见太子又要说什么,忙又加了一句:“三弟知道大哥对弟弟好,那大哥也不希望三弟我被父皇责骂吧!”
天家之内无亲情,干什么事儿说什么话都得小心翼翼的,再者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秦王府的时候,两人都是小屁孩一个,可以毫无顾忌的打打闹闹,李承乾已经做了三年的太子,就算他多么的不长进,却也无法容忍别人冒犯他的尊严,这一点李恪很清楚,自是不会把李承乾所说的话当真,谁知道以后他会不会拿这事来做文章。
“你呀!大哥说不过你,你的口才是越来越好了。”李承乾一脸的挫败模样,可是仅仅维持了一会,便又笑了起来:“三弟,你可是有好一段时间没有来找大哥叙话了!怎的?可是大哥哪里做的不够好,得罪三弟了?”虽是笑着说的,语气中却不难听出有淡淡的责备。
李恪一听顿时急了:“大哥说的是什么话?弟弟我是这么小肚鸡肠的人吗?实是因为天气不好,着了凉了,已向父皇告了假,这不,如今病好了,今rì方才进宫,就是为了给父皇母妃问安的!”
别看李恪这时如此的生气,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为何,从上面李承乾那句可就看出来了,他这个太子哥哥还是想跟他亲近的!能不乐吗?
李承乾一看李恪真的生气了,忙小心的陪着不是:“三弟不要生气,是大哥说错话了,大哥这就给你赔礼了。”说着便是一揖,倒是把李恪弄得一阵脸红,忙将他拉了起来,兄弟俩看着便和好如初。
“刚刚三弟说到这天气不对,却是说到点子上了,这雨都下了有大半个月了吧!三弟可知,今个早上有折子上来了,说是永通渠溃堤了,这京师的粮道啊……”李承乾话说了一半却停了下来,只拿眼瞅着李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