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柔能胜刚(1/2)
() 他从头看起,只见空白处写道:
余自幼习武,后得遇名师,传我无上神功,余中年后于各家各派之拳经剑谱无不留心参读,晚年慕道,更兼爱武成痴,读太上《道德经》后,心有所感,于道家练气之术留心钻研,二十年静坐练气,终于得悟大道,武学大进,特将一生习武之心得体会记载书中,望将来有缘人读后能于武学之道有所助益。余之心得,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习武之人若能体悟大道,妙参真空,则可明心见xìng,至于武学一道,实乃道之末也,习武之人若能体悟大道,与道合一,则可传我无上妙功,余之师父道号紫阳真人,此经乃名之曰《紫阳真经》,以示不敢忘本。空空道人著此书于武当山。
张琼轩心中一动:“怎么青城派的余光庭和无极派掌门凌子峰都没发现这些字迹呢?”
他随即一想,便即明白了:“这本《太上道德真经》乃是用特殊材料制成,不是寻常纸张,见到水后,便会现出字迹,所以余光庭与凌子峰都没有发现这个秘密,而自己若不是恰好跌入水潭中,将书弄湿了,也不会发现这书中的秘密,看来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世事变幻,真是令人难以捉摸。”
张琼轩心道:“这《紫阳真经》乃是武当派的绝学,自己不便偷学,但自己也许这一生也出不了这个深谷了,看不看的也没什么分别,就算自己练成了经中记载的神功绝学,也绝对不会变成鸟飞出山谷。”
想到这里,张琼轩便继续看了下去。
只见经书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故习练此功者,先须能柔,专气致柔,柔能胜刚,弱能胜强,天下之人莫能知,莫能行。
张琼轩看完这段话心道:“两个人比武过招,总是快打慢,强胜弱,动作快些,力道大些总是占便宜,这经中却说柔能胜刚,弱能胜强,真是难以理解。”
张琼轩继续向下读,只见经中写道:
狂风过后,大树连根拔起,小草则安然无恙,何也?大树刚,而小草柔。耄耋之人,齿落而舌犹存,何也?齿刚而舌柔也。
张琼轩心道:“这段话说的不错,大风过后,刚强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而柔弱小草则安然无恙,九十岁的老公公,老婆婆牙齿都掉光了,可是舌头还在,因为牙齿刚硬而舌头柔软,看来刚强之物总是不长久,有时反倒是柔弱的东西可以长久些。”
张琼轩随即想到:“这么说可也不对,一个软弱的三岁小孩无论如何也打不过刚猛的大汉,弱能胜强,似乎也不太对。”想来想去想不通,只好向下继续看。
只见经中写道:
气能柔,心能静,则入于虚空,如器皿中空则可容纳万物,心空之后,道则来居之,玄牝之门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玄牝之门为真气聚集之处,真气源源不断,如江河奔流入海,时刻不断,海纳百川,有若乃大。
张琼轩此刻迷惑才被解开,他心道:“原来经中之意是说能够专气致柔,虚极静笃,就能使真气源源不断的产生,然后聚集在玄牝之门中,如大海聚集江河之水一般。那么这本《紫阳真经》的练法应该与《洗髓经》有相通之处。
张琼轩继续向下看,只见下面说的都是些如何练气积气以及让真气在全身奇经八脉中运行的法门,这《紫阳真经》与《洗髓经》有很大不同,《洗髓经》是让真气沿着任督二脉运行的方法,而《紫阳真经》练成之后,真气则可贯通人体奇经八脉。
张琼轩见经中写道:
此功共分六层,第一层练成上智之人须三个月,中下根器之人须三到五年,功成后闭目运气则眼前现出红光。
第二层练成需要半年,下根之人则要五年,功成后闭目运气时,眼现绿光。
第三层练成需要一年,下根之人则要五到六年,功成后眼现蓝光。
第四层练成需要两年,下根之人止步于此,无法再进,功成后眼现白光。
第五层练成需要三年,到此地步,内力之强已经是世所罕有,几乎可无敌天下,名曰飞龙在天,功成后眼现紫光。
第六层名曰亢龙有悔,需要体悟至道之人方可修炼,若是未曾悟道,强行修炼,则立即真气运行紊乱,轻则武功尽失,成为废人,重则立即绝命。
张琼轩心道:“看来这紫阳神功非同小可,练成之后可以成为一等一的高手,可是此刻自己被困山谷中,就是练成绝世神功,又有何用,不过左右无事,便练着玩一玩,成不成的另当别论。”
于是他便按照《紫阳真经》记载的练功法门一步步做去。
林慕儿见张琼轩忽然闭目不语,盘膝打坐起来,便道:“喂,你在干什么?”
张琼轩道:“我在打坐练功,你别打扰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