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回山(2/2)
“之”字一出口,玄会的身影竟然悄悄淡去,已经不知身在何方了。失去了玄会的庇护,林云逸立刻跌落云头,急速朝地面坠落。
林云逸一边在心里痛骂玄会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一边紧急召唤出飞轮来稳住身形,然后在狂风中跌跌撞撞地朝山外飞去。
直到离开昆仑范围,林云逸心里还有几个疑问在盘旋,首先是“大罗周天神剑”这个名字,以前似乎听怀义提到过,他到底是从哪里听来的?另一个问题让他更加好奇,玄会纵横天下是在两千年前,太华山上竟然还有他的老朋友存在,那又该是何等高人呢?不过林云逸心里也知道,这些事情恐怕不是他这种筑基期的小虾米可以过问的,随便想想也就罢了。
也有值得高兴的事,林云逸发现玄会并没有小气到家,临走可能还送了一份大礼。因为他的修为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攀升到了筑基中期,虽然不是多大的飞跃,少说也省了五年苦功。
靠近天道盟势力范围后,林云逸稍微进行了一下伪装,干脆混在凡人商队中慢慢前进,言行也更加小心,可是经过几天的跋涉后,并没有发现任何天道盟修士的踪迹。
林云逸于是大着胆子按照当年从聚宝斋得到的竞争对手分布图的标记,找到一个自发形成的修真集市逛了一圈,同样没有遭到任何盘查,反倒听到一连串惊人的消息。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里,修真界风云剧变,天道盟竟然跟太阿宫匆匆议和了,太阿宫开放了天关口岸,天道盟下属的商家也同意上缴重税,可谓皆大欢喜,只是双方牺牲的修士,就真个成了历史的尘埃了。
然后天道盟的活动明显减少,取消了不少通缉令,虽然林云逸的名字仍然高悬在榜单上,但是赏格悄悄缩水了一半多。
又过了几天,林云逸更加确定自己已经基本安全了,修真界中流传有小道消息说,上清观的掌教也就是现在天道盟的盟主至阳真人亲自去苍云拜山,却被以封山的理由婉拒而回。
虽然当事双方都没有发表过任何言论来证实,但坊间的流言却越来越多,有些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由人不信。
这所有不合常理的变化,都只能归结到同一个原因,林云逸很快就想明白了。昆仑山有苍云派仙人出世的消息,估计已经在各大派内部传开了。现今的修真界,已经没有人知道神仙到底有怎样的神通,但那种世代流传下来的对仙界的畏惧和崇拜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骨子里,即使有个别雄心勃勃的高人心中不服,也无法鼓动起别人的抗拒之心。
总之,在苍云没有正式表态之前,各大门派都只能夹紧尾巴做人,静观其变。在沉寂了十多年后,几乎已经被世人遗忘的道家魁首又重新占据了大家的视线。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苍云派似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仍然在封山谢客,也没有派出人出来寻访。对于外界的流言,苍云采取了不回应、不解释的态度,又有传言说,易明真人已经闭关不问世事,现在的俗务由凌真子掌管。
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林云逸终于踏入了苍云派的后山,这里的管理仍然是那么疏忽,虽然竖有很多jǐng示标志人,但并没有人值守。不知怎的,真正置身此处后,那迫切而激动的心情悄悄平复了下来,反倒是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束缚了林云逸的脚步。
储物戒指中仍然收藏有苍云弟子的服饰,不想引人注意的林云逸取出一套换上了,然后轻车熟路地绕开了积薪院,顺着不为人知的山道悄悄来到翠屏峰下。沿途有不少禁制,但是林云逸用心阅读过凌风子留下的大量玉简,自然是畅通无阻。
苍云山上上下下明显弥漫着一种萧条的气氛,行人减少了很多,但毕竟是泱泱大派,林云逸一路上也遇到三五拔年轻弟子,中间还有两个眼熟的。但是离山已经很久,当年的傲气少年已经成了谨慎内敛的无锋青年,容貌也有不小的变化,因此刻意低着头的林云逸并没有被人认出来。
翠屏峰林云逸暂时还不敢上去,那里实在有太多熟人了,因此他沿着曾经走了五、六年的小道登上了天柱峰,这里本来就是苍云山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现在更是如此。
十年沧桑,峰顶那株苍松竟然已经濒临枯死,发黄的针叶掉落了大半,林云逸轻轻抚mo着它斑驳的树皮,眼睛却在遥望着不远处的翠屏峰,一时间百感交集。
“林……师兄,别来无恙……”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在斜下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