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流水磨心(2/2)
制举规则是先要通过各部副考评阅之后,选出优异者进入殿试,方才是武则天亲自审阅的。所以武则天也不能对李剑凌关注的太过,一直耐着xìng子等着初评结果。虽然武则天事先对朝中各方的反应都有了估量,却也未曾料到事态竟然这般曲折,所以当唐休璟提出让武则天亲审的时候,武则天根本没有半分推辞,拿起卷宗便看了起来。
武则天早已听过了李剑凌的提纲,但是毕竟只是提纲,处处点到即止,难以尽兴。此时,李剑凌的策论,虽然同样难以述尽,但是却比那rì对答要详细的多。武则天看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叹道:“众卿皆言朕有识人之明,其实国老是慧眼如炬呐,此子之论,可为我大唐百年之定策!”
武则天的声音并不如何响亮,语气也不甚沉重,但是她一字一句,却都如千钧一般压在了众人心头。贬低自己,以狄仁杰铺路,将李剑凌供上了巅峰,谁都清楚,李剑凌的制举策论“牛耳”地位于三千考生之中将再难撼动了!
制举考试的皇榜被撕下,又被重新贴上,皇榜上面的姓名排序变化不大,唯有将倒数第一名的李剑凌排到了榜首,成绩也由“下下等”变成了“上上等”,两次成绩,都是“前无古人”的成绩,顿时将李剑凌的知名度提升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而李剑凌的策论“白话版”也不知道怎的,就流传了开来,不识字的人也有一些好心人耐心的解释,一时之间,支持改革的声音在民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酵。
而李剑凌本人,却是在朝会之后的晚上,才知道自己的成绩竟然真的发生了奇迹,自然是又惊又喜。并非他不想淡定,而是制举于他实在太过重要,这是他人生路上的重要一步,踏出这一步,登上高峰,他才有可能拨开遮住他眼睛的迷雾!
得到武觉灵的确切消息,王家也是炸开了锅,且不说李剑凌的计划若是开始实施,会给王家带来怎样的机遇,单是王韵郎婿这个身份,就足够让王家上上下下都笑的合不拢嘴。
而知道这个消息后的李剑凌,在高兴了片刻之后,却独自一个人走出了王家,来到了洛水边的那块坡地上面。夜sè中,一片水杉树像是暗夜中坚守的卫兵一般,立在了坡地上面,身躯坚挺如枪,杀意凛然。尖锥状的枝叶,更是如同那三尺枪尖一般,杀气凌天,直冲天际!
水杉树自是不可能有杀气,也不可能有杀意,有杀气和杀意的是李剑凌,是他刻意利用水杉的形,而调动出潜藏于内心之中的那股意。
此时此刻,逃离了那片充满欢愉的氛围,用水杉来激起自己的杀意,是因为刚才李剑凌沉浸于王韵爱慕的目光之中,如同被凉水浇熄yù火一般的顿悟——平静的生活,得意的仕途,让他沉浸其中,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已经开始渐渐消磨了他的锐气,甚至于薛家的血海深仇都似乎在被某种东西冲淡。
不是他不肯放下仇恨,而是因为有些仇恨不能放下,一旦放下,再拾起就难了。时间和环境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即便是血海深仇,它也能给你消磨干净,时间磨的是心——哪怕是依然恨,依然仇,却会让你再也没有当初的那一种决心。
“时间如水,安逸如水,流水磨石,何况乎心啊···。”
李剑凌沉声一叹,又忆起了那个深藏心底,那段模糊的记忆片段,那个本该是他生命中最亲近女人,如今早已经化作了那个慈祥的胖大婶的模样,再无半分不同。想到这,李剑凌的身子,便不由自主的轻颤起来。
“若是一直如此下去,薛家的血仇是否也会如此,渐渐的化作了某个梦中的虚幻影像罢?”
李剑凌扪心自问而又扪心自答——这是必然,想想那次惨绝人寰的屠杀,时隔六十年,三四代人后,虽然叫的欢快,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下得了决心去报那血海深仇?
想到这,李剑凌内心之中,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后怕,后怕之余又生出了一丝庆幸,像是重新得到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一般,令他忍不住的嘶吼起来。
“这难道就是你表达高兴的方式吗?”
不知何时,武觉灵已经走到了李剑凌身后,见李剑凌如野兽一般嘶吼,不禁掩嘴而笑道:“果然不同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