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章 风波之始(2/2)
李剑凌尽量说的简单,但是还是让众人听的是一脑子的浆糊,不知所谓,不过王良却是听的“双目发光”,站起身来,拍着李剑凌的肩膀道:“李大哥,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了!”
王元宝二话不说,直接又是一巴掌扇过去,差点把王良拍进了李剑凌的怀中。
“好在还有三天时间,当务之急,是过了这入学一关,今天晚上,我便把这套考卷作完,届时交过去便是了!”
“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呢!”
王韵有些担忧道:“国子监可是每十天旬考一次,每月月考一次,每年岁考一次,那魏博士定然不会每次都将考卷给你来做呀!”
李剑凌想了片刻,道:“那便只能在这三天,先给他讲一下算术的基础知识,以后再有针对xìng的来授课了!”
当晚,李剑凌便给剑阁书院新开了一门算术课,为了方便计算,李剑凌别出心裁的用“筹码”数和汉字数字互换,然后“引进”了乘法口诀、勾股定理等等算术基础知识,一股脑的教给了他们。
好在这些商人子弟好赌,对筹码的换算很是在行,理解起来却也不困难。但是这些算术原理,却是难以理解,学堂里面八十多个学生,听天书一般,硬是撑到了第二rì午时,笔记更是作了厚厚的一叠。
然后都是脚步踉跄,眼皮打架的被家里的马车接了回去,此事才算是告了一段落。
不过,在回去之前,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那些商人家长虽然心痛子嗣,但是见李剑凌同样也是脸sè苍白,嗓子嘶哑如刮沙罐一般,而且“小李先生”的年纪也比他们那些子嗣大不了多少,却是如此尽心尽力,心中也甚是感激,也不顾那些学生走路都能睡着的疲惫,一个个拎起他们的耳朵,行了学生之礼方才回去。
至于一些有心的家长,耳提面命的告诫子嗣,要好生敬重“小李先生”这却是李剑凌所不知的,受着那些学生的大礼,李剑凌也是感到了一种从所谓有的骄傲。
善为人师者,有骄傲的资格!
三天时间转眼即到,李剑凌再一次的坐到了偏房那靠窗角落的位置,等着王贤放学,以及王良的问考结果。
这一次,李剑凌却明显的发觉,别人看他的目光和上次大不一样,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缘故,不由暗自感叹,武觉灵的气场竟是这般厉害。
不过也好,有了武觉灵不经意的“招呼”,倒也没人敢来打搅李剑凌这个“背景厉害的书童”,李剑凌也乐的自在。
喝了一口酒,细细一品,却是发现国酿坊的蒸馏酒,品质是越发的好了,同时又想起王良那边的问题应该也不是不大,所谓人逢喜事jīng神爽,李剑凌接连想到两件喜事,脸上总算是泛起了一丝笑意。
不过,若是李剑凌知道现在算学监的情形,估计他就笑不出来。
国子监的算学监,人数虽然不多,只有一百人,如今却是热闹至极,王良倒没有说谎,算学监交白卷的并不止他一人,确切的数字是有八十七人,剩余交卷的十三人却都不是大唐人,而是东瀛、高昌、高丽、百济等国的“留学生”!
那一套“问考卷”是算学监博士魏贤所出,虽然是面向整个算学监一百名学子,但实际上,魏贤喜欢“留学生”胜于商贾学子,所以出题的范围虽然广,却全是他们所学过的内容。
邻国学子地处“蛮夷之地,民智未开,教化不兴”,他们仰慕大唐文化,不远万里前来求学,乃是“好学”的表现,为了传播天朝文明,魏贤却是没少花心思。
是以十三个“留学生”都是问考成绩优异,早早便被魏贤确定了算学监的学籍。
而此时,除了王良和那十三名他国学子以外,其他人都是在奋笔疾书,纸条满天飞,却都是从王良手中抄出去的答案。
眼见快要到上课的时间了,那些还未抄完的学子都是急的满头大汗,这时,一个少年冲了进来,道:“魏博士来了!”
那些没有来得及抄完的人,也顾不得摘抄过程,直接写了一个答案了事,然后快速的把考卷上交到了讲案之上。
门被推开,进来的却不止一个人,而是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