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章 落子生根(1/2)
所谓“患难见真情”,或许正是因为在武周时代,宗室倒了大霉,李唐宗室中的血亲兄弟,和以往的皇家宗室兄弟,有着很大的区别,很少有兄弟倾轧,父子相残的事情发生。
便如相王李旦,有六子十一女,除了汝南王李隆悌、安兴昭怀公主早薨,淮阳公主早卒之外,其余五子九女之间,相亲相爱,和和睦睦,在历代皇家之中,也算是极为难得一见的!
兄弟五人收拾了心情,见几人都是哭的的花脸猫一般,都觉得不好意思,纷纷告辞回去了,唯独李成器留了下来,犹豫再三,还是没忍住说道:“三郎,大哥有些事想跟你说!”
李隆基也是七窍玲珑心,连忙拉着李成器进了屋里,关上房门,道:“大哥有甚事,竟然不能当着其他兄弟说?”
李成器面sè微愧,道:“非兄疑诸位弟弟,只是我们兄弟五人中,唯有三郎最知隐忍,此事事关重大,为兄怕几位弟弟说漏嘴,酿成大祸!”
李隆基面sè一变,又开门四处看了一番,然后又拉着李成器进了里屋,这才说道:“大哥有何事?”
“三郎可曾记得,寿昌公主,代国公主和为兄都有一件玉器?”
李隆基微微一愣,道:“自然记得,大哥的是一件玉戟,大姐所有的是一件玉钗,五姐所有的是一件玉莲,三郎所有的是一柄玉刀,皆是少府监所造!”
李成器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疑惑:“那为何其他兄弟姐妹都未有,唯独我们四人有?”
这话问的很是直白,李成器、寿昌公主,代国公主都是李旦发妻,肃明顺圣皇后刘氏所生,按照嫡长关系,所以都被赠了“重器”,而李隆基却是窦德妃所生,却是有一柄玉刀!
李隆基面sè一变,李成器连忙止住了李隆基,道:“此事莫要再提,不管如何,我们都是血亲兄弟,今rì为兄想说的也不是此事!”
李隆基压抑住内心的震惊,道:“那大哥想说何事?”
“今rì为兄去“宝来阁”典当那玉笛之时,碰见一个与你年纪相仿的少年,他有一柄玉剑,玉质、工艺,皆是出自少府监!”李成器肃声道:“而少府监历来不出重样,此事之中,大有蹊跷!”
李隆基一点就透,却是大为疑惑道:“为何不是一位小娘子呢?”
这次却是说的李成器一愣,道:“定然不是女扮男装!”
“弟非此意,而是想起了某些事情!”李隆基摇了摇头,道:“不知大哥可记得,小时候娘亲时常带我去你那边玩耍?”
说这话的时候,两人都是有些难为情,却又想起了某些事情,兄弟两人又是落起泪来了。
李隆基擦去脸上的泪痕,深吸了一口气,道:“娘亲时常当着大娘的面,对三郎说三郎有一个妹妹,嘱咐三郎,若是妹妹活在世上,一定要去寻到她!”
“还有一个妹妹?”
李成器一惊,显然这事他亦是不知,想了一会,想不出其中究由,皱眉道:“此事还当真古怪!”
“对了!”李隆基忽的眉头一挑,喜道:“弟去查查府里的典籍,兴许事关玉器的记载!”
李成器连忙止住了李隆基,道:“此事不忙,如今朝局不明,还是暂且先放一放,若是大唐还是大唐,再做计议不迟,若还真有宗嗣血脉流落民间,在此乱世,亦非坏事!”
提起这事,李隆基脸sè顿时一寒,却是紧咬着嘴唇,彼此都是心知肚明对方心中所想,但是两人都不是常人,自是不会轻易说出口,相视一眼,两人都是一阵默然。
其实李剑凌并未等五天后才去拿那玉剑,对他来说,玉剑是他的第二生命,自然不会放在别人的手中,是以,等李成器回去相王府后,李剑凌便又回到了“宝来阁”,取回了玉剑。
只是,他没有算到的是,他前脚刚走,李隆基便出了相王府,径直进了宝来阁,更没想到的是,这一桩事情,李隆基足足隐忍了十五年之久!
时间到了“万岁通天元年”的十二月二十九,过了今rì,便是新年了!
民间有偈:“小儿笑,大人愁、贫者四壁望天哭”,说的便是过年,李剑凌虽然不曾体会过这种生活,但是却能体会这种满是心酸无奈的情感。
过年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一年来都舍不得吃上一顿肉,做上一件新衣,在过年的时候,却都能如愿以偿,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和发压岁钱的习俗,第二rì便是正月初一,小孩子都有新衣服穿,是以小儿笑。
只是,一般人家,虽有余粮,却也要计划新的一年中的活计,无一刻舒心,是以新年也愁,至于家贫人家,每rì吃饭都要定量,得杂着杂粮野菜一起吃,更别说做新衣裳了,家徒四壁,唯有望天垂泪罢了。
当然,王家自是不会愁,亦不会哭,王良、王贤都各有一家商铺,年终结算下来,竟然也赚了几百两银子,自是高兴的合不拢嘴,这些天,一直在准备“爆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