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章 酒中自有黄金屋(1/2)
洛阳南北两城,王家共有四十五家店铺,其中有四十家围绕洛阳南市而设,生意涉及了多行业,以洛阳、长安为中心,辐shè全国,各地账目,全是汇总在这里,这些天,王韵自是实现她的承诺,却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生意,带着李剑凌和小鲵视察全城商铺,几天下来,连小鲵都发现“自己媳妇儿”太厉害了!
王韵也确实厉害,一进店铺,先礼后兵,看一眼,便能把账目算的清清楚楚,赏罚分明,赏能让人感恩戴德,罚能让人心服口服,多rì旁观,李剑凌却是愈发的欣赏和佩服,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女孩了,只可惜她是个女子,在这个时代,女子经商有诸多的不便,否则的话李剑凌相信,王家的生意会做的更大。
不过王家大部分的生意,都是普通rì常用品生意,最赚钱的是官盐和倾销海外的瓷器,丝绸和茶叶,但是风险也同样很大,而且没有形成产销链,资金链都是彼此关联,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断链,便会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全盘奔溃。
只不过要形成产销一体,又谈何容易,是以李剑凌没有说出自己的担忧,因为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说出来,只会增加王韵的烦恼而已。
很快便到了午时,吃过午饭,三人来到北城。
忽然,李剑凌的眼睛便开始四处搜寻了起来,王韵一愣,道:“你在找什么呢?”
李剑凌摸了摸鼻子,尴尬道:“闻到了酒香!”
经李剑凌这般一提,小鲵也发觉了,不由赞叹道:“真的好香,小凌子,请我喝酒吧!”
王韵掩嘴轻笑,道:“你要是找得到这酒香源自何处,我请你们喝酒!”
李剑凌二话不说,便带起路来。
酒香不怕巷子深,几经周转,却还真的被李剑凌找到这酿酒之处,三人一进门,酒庄的掌柜笑脸出迎,李剑凌正要迎上去,那掌柜却是直接无视他,迎到了王韵面前,激动道:“小姐来了啊,您可半年都没来过酒庄了啊!”
李剑凌的脸那叫一个红啊,跟红苹果似的...。
酒庄是王家的产业,除开官坊,算是洛阳城最大的民间酒坊了,王家酒坊中酒的种类很多,李剑凌品了十来种,发现口感和御酒的区别还是很大,至于纯度,就更加不用说了,喝下口,凉凉的甜甜的,比起当初农村自酿的“包谷烧”来说,一个是喝凉水,后者则是喝“火流”!
“怎么样?”
王韵见李剑凌模样十足的品酒,不由肃然起敬,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李剑凌放下酒碗,道:“在民间,这样的酒已经算上乘了,但是口感和官坊的相比,却还是有差距,至于纯度来说,整个大唐的酒都只能算下乘!”
那掌柜的吓了一跳,原本想申辩一二,听得李剑凌口气贼大,反驳之语便堵在了喉咙里面,涨的老脸通红,王韵却没想过这么多,却是敏锐的发现李剑凌话中的商机,试探的问道:“你知道如何提高酒的纯度吗?”
“只是酿造工艺的问题而已,自古以来,酿酒工艺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这样酿造出来的酒里面,都是含有杂质,纯度也不高!”
李剑凌说的很专业,却是因为知晓一些酿造历史,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据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千年发展,酒的名称有不下百种,但是酿造工艺,大体上还是没有脱离传统技术,以sè酒为主。
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朝,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不管果实谷类酿造而成,还是采百花酿造的“花酒”,这些酒都带有颜sè,所以统称为sè酒,当然,这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酒中含有杂质所致,所以这些酒的度数都不高,味道微甜,跟喝饮料似的。
到宋朝,酿造技术稍有进步,但是还是在传统工艺上的改进,度数还是限于米酒的度数,所以号称“三碗不过岗”的酒,被武松喝了几十碗还能走路,便是这个原因。
李剑凌嘿嘿一笑,看了一眼吴掌柜,道:“我有办法把酒酿的清澈如泉,同时纯度提高至少三倍以上!”
其实李剑凌并不怎么好酒,也不太懂怎么分辨酒的好坏,但是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迷上了古籍,对于酿酒的工艺,却是知道一些,自唐宋以后,明清时期的酿酒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不管是酒的品质,还是品种都有了极大地突破。
此时已经入冬了,而中原似乎比辽东还要冷,从水寨到洛阳,李剑凌打寒颤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当时闻到了酒香,便想买点好酒回去暖身子,但是一喝,这才记起,古代的酒度数太低,李剑凌这才兴起了酿酒的念头。
吴掌柜世代酿酒,自是懂行,要是能酿出这样的酒来,无疑是一件“改天换地”的变革,谁人不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所属世界发生这样的巨变,这是见证“时代”的发展,也是划时代的大事!
想到这,吴掌柜心热起来了,一个劲的给王韵使眼sè,王韵面上微微一犹豫,道:“王家跟你买这酿酒的技术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