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人生如棋(1/2)
跃马乡的形势到了一个很微妙的时刻,随着陈哲的抵触态度和柳庄风波的爆发,工作组已经被推到了墙角,毫无退路。
本来按照他们如今在跃马乡声名狼藉,处处碰壁的情况,被召回后就地解散,并由上级部门组成新的工作组深入调查,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
但是不知道市里的领导出于什么考虑,却迟迟没有替换的意思,反而要求工作组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jīng神,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要注意工作态度,事无大小,都要认真细致地对待。
听起来无非是一些空泛乏味的套话,并没有明确的指示,但是官场上的空话套话,在不同时期讲出来,讲给不同的人听,都有着具体而深切的含义,至于其中的真实含义,就只有有心人才知道了。
这种不保不弃的态度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一时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展云鹏甚至猜想,是不是孙书记这次又被压制了下来,人家要把自己扔在这块烂泥地里,来个温水煮青蛙?
“但是这锅温水现在已经烧的跟热油似的,非要把老子炸的皮焦里嫩才算够?”展云鹏极度郁闷的想道。
同样郁闷的还有陈哲,按照之前的设想,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虎陵那边就应该有了动静,起码应该换掉展云鹏,最好张国昌还能加一把火,把事件上升一个高度,由市里完全接管调查工作,彻底断绝江自流和贾占军的念想。
但是现在这个局面算什么?除了让工作组有点焦头烂额的感觉之外,陈哲得到的只是江自流暗藏不满的询问和贾占军劈头盖脸的痛斥,张国昌那边却毫无动静,就连打电话过去,也是轻描淡写地安抚几句,丝毫没有动手的意思。
其实张国昌的想法陈哲隐约猜出来一部分,事情的进展可能还牵扯到了市里几位领导之间的斗争,展云鹏估计是被当做弃子了,而他这个始作俑者,大概也被张国昌当成了磨盘,不把展云鹏这个孙德海手下的得力干将磨的血肉模糊,恐怕张国昌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陈哲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本来智珠在握的一件事,步骤也按着他的思路发展下来,结果自己反倒变成了别人手中的棋子,这种感觉恐怕换到谁身上都不会好受。
但是又能怎么样呢,棋局已经启动,每个人都已经变成了棋盘上的卒马俥炮,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真正的话语权,已经被移交到了下棋者的手中。
而陈哲自己,已经从一个下棋的人,被人不动声sè地挪到了更大的棋盘上,变成一枚举足轻重的棋子,这是一种幸运,还是悲哀?
陈哲忽然发现,自己还是太嫩,跟这些胸中沟壑万千的老江湖相比,前段时间的张扬自信,实在是过于青涩了,也许在人家眼里,正笑眯眯地张开一张网,等着自己一头撞进去,然后乖乖地由人家摆弄?
一股懊恼的情绪浮上了陈哲的心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更加狠辣的不甘,就是被当做棋子,也要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老爷子,如果换做是你,会怎么做呢?”陈哲仰视着北方辽阔的苍穹,眼前又浮现出了那位枯坐在寂静书房内,面如古井无波,却能一动之下,风云变幻地寂寞老人。
——
无论陈哲心里都想了些什么,该来的始终会来,三天之后,由吴教授带队的江南大学技术顾问团跟着柳眉如期而至,老教授可能听到了什么风声,这次的阵容搞的堪称豪华,竟然将江南大学化工系整个课题组带到了跃马乡,并且要求将他们在柳庄化工厂做出的科技指导效果,作为检验他们实践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
更让陈哲倍感惊喜的是,江南大学工商系的客座教授,祖籍江南的京城社科院院士孙双华博士竟然也被老教授生拉硬拽了过来。
要知道孙博士可是整个江南学术界的骄傲,他在经济领域的造诣不仅在江南无人能及,就是放眼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泰斗级人物,国家的大政方针拟定之前,讨论组里一定少不了这位老人的身影。远的不说,85年国家先后成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等经济开放区的举措,孙博士也是参与其中,为了论证政策的可行xìng,反复奔走在华夏大地,经过长达数月的考察和深入调研,为zhōng yāng领导提交了一份可行xìng报告,据说政策的最后落实,和这份数据翔实论据充分的报告不无关系。
这样的人物能在跃马乡出现,对陈哲的大江南计划意味着什么,他心里当然比谁都清楚,欣喜若狂之余,顾不得客气,一把将吴教授拉到一旁,急切的问道,“吴教授,您老人家是怎么说动孙博士的?”
“他敢不来么?”吴教授哼哼两声,得意地说道,“他是我换过金兰谱的兄弟,管我叫大哥!”
陈哲有些目瞪口呆,拜把子兄弟?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也好这一口?
“老哥,这就是你说那位年轻乡长?”孙双平笑吟吟的走过来,这是一个非常矍铄的老人,看起来年纪比吴教授还大上两岁,两鬓已经染尽了风霜,黑白掺杂的头发梳的一丝不苟,灰sè的四兜制服非常熨帖,脚上一双圆头黑皮鞋擦的锃亮,正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标准装束,却没有那种酸腐味道,看起来更多了几分儒雅和淡然的气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