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七零之漂亮女配 > 第二十五章 热情如火

第二十五章 热情如火(1/2)

目录
好书推荐: 看来还是吃太饱了 豪门最甜联姻[穿书] 人偶生存游戏[无限] 才上心头 撩肾达人/万千荣光 和废柴纲告白以后 老王不想凉[重生] 强人所难 菜神直播间[电竞] 大师说不要以貌取人

田静一向要强, 马争一对自己爱答不理,现在却跟着田馨去食堂,关系好极了。

马争一学习好, 要是她给田馨补课,自己月考恐怕会输给田馨。

田静想,她妈说的不错,田馨这个人心眼多, 最会算计人,自从她结了婚连娘家人都不爱搭理, 为了跟田静对着干, 非得来上高中。

田馨在西北当了好几年知青, 每天就知道种地干活,书本早就撂下忘没了,想考得过自己, 她做梦去吧!

田静想着,等月考成绩出来,田馨考得差,马争一肯定瞧不起她。到时候她在在马争一面前拆穿田馨的真面目!

田馨接近马争一的目的和自己一样,想从她身上学知识、考高分,田静不能让田馨得逞!

田静的小心思田馨无从得知, 她现在除了学习,其他的精力都放在生意上。

晚上放学后,林原来找田馨商议,说茶水摊想雇人。

现在林原茶水摊生意好,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烧水泡茶,赶上顾客多, 人家一看要等许久,也就不喝了。

林原摆摊的地方开阔,他又支了个篷,放了几个小板凳,两张折叠桌,这样顾客也能坐着慢慢喝茶。

板凳和桌子,都是田馨从朱大爷那淘换来的,没花几个钱。

林原仔细计算过,现在的茶水摊,至少要两个人才能忙的开,另外还有一件棘手事,蜂窝煤不够用。

现在摆摊用的蜂窝煤,都是从自家挪用的,用的少还行,摆茶水摊长年累月,需要的蜂窝煤的量就大了,冬天冷,家里还得烧煤,也没多少煤能匀出来。

这件事难办,林原再有能力,他在省城终究人生地不熟的,还得靠田馨。

田馨也发愁。

蜂窝煤都是限量供应的,人家煤铺并不对外开放,有钱也买不到。

田馨没辙,只能把目光放在黑市上。

黑市是个好地方,说不定能寻得到。

黑市卖肉蛋鱼生活用品的居多,田馨绕了一大圈,也没看见有卖煤的,田馨有点灰心。

离开胡同,她恰巧遇见了吴科平,吴科平在五金厂上班,今天出来办点事。

吴科平热情的和田馨打招呼,他瞥了一眼后面的胡同,知道田馨是来的黑市。

“田馨,你来买啥?”

田馨道:“我想买点蜂窝煤,黑市上没有。”

现在蜂窝煤供应量不大,有的人家觉得不够烧,也有四处寻摸的,田馨是没摸到路子。

吴科平把田馨拉到一边,小声说道:“我师父的侄子那能买得到,咱们一起下乡关系铁,我才跟你说,你可一定保密。”

田馨忙不迭点头:“放心吧,我谁也不说。”

田馨算过了,按照一个家庭的普通用量,冬天一个季度一般需要七百坨煤球,田馨想,先买二百坨用着看。

下午,吴科平带着田馨和林原,拐拐绕绕到乡下的一个仓库,买到了需要的蜂窝煤。

搬运的过程有些费哥,路途远,林原推着平板车,回到家一直喊肩膀疼。

煤球码的高,田馨取煤球的时候小心翼翼,兄妹二人把煤球码在了苏家,全折腾完,花费了两个小时。

大冬天田馨出了满身的汗,林原道:“蜂窝煤解决了,小妹,我跟你说说我的打算。”

林原想雇个人跟他一起摆茶水摊,关于人选问题,林原犯了难,去哪寻人?这事还得交给田馨办。

田馨身边也没什么靠谱的人,不过田馨的想法是,可以找一个跟她一样的没安排工作的知青,林原是男人,找个男人一起干活更方便些。

知青点和街道办每天都有人去堵,回城的知青,有太多没安排工作的,大家也都着急。

田馨带着林原去了知青点,不知又下发了什么政策,知青点围了两三圈人,非常热闹。

田馨道:“跟你干活的人,你自己挑。”

林原笑了:“我挑了,人家就跟我干?摆茶水摊可不是什么光彩的活,城里人娇贵要面子,不一定寻得到人。”

田馨叹口气,其实她也知道,找个合适的人不易。

当初田馨去摆茶水摊,身边人都劝,说不体面,沈红缨和田静嫌她丢人,路过都绕道走。

邻居还跟赵桂芬说,田馨一个下乡知青,回城等着安排工作就行了,女同志抛头露面不像话。

田馨当时就算手里捏着临时经营证,在其他人眼里,也不是一门正经生意。

田馨道:“先找找干,你给的工资不低,没准有人乐意。”

现在的铁饭碗难端,不然知青们也不会一直往知青点和街道办跑,林原打算一个月给二十五块钱,这是普通工人将近一个月的工资了。

对于没工作的人来说,二十五块,也足够糊口。

田馨和林原在知青点的门口蹲着,等了许久,也问了几个人,没有一个乐意的,有态度不好的,还讽刺道:“卖茶水?你可别瞧不起人,爱找谁找谁,我不去。”

林原纳闷:“一个月可是二十五块钱?这要是换咱们老家,得抢着干。”

可林原也不能把村里人往省城带呀,中间有太多麻烦事,还是找个本地人更好。

到了太阳快落山时,终于有个愿意点头的。

那人叫崔明,当年是插队北大荒的,今年年初回的省城。

崔明的家庭条件差,成分也不好,回城后的工作一直没给他安排。

如果是普通的省城家庭,有城市户口每个月能领供应,吃上面不犯愁。但他妈户口是农村的,粮食关系转不过来,全家的开销都指着他爸三十多的工资,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

崔明着急工作的事儿,但知青办不给安排,眼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有了着落,崔明急的嘴上起了泡,能赚钱,才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林原的茶水摊招人,这活不体面,但一个月二十五块钱的工资让崔明动了心。

崔明怕林原和田馨是骗子,再三询问了,最后敲定明天跟着林原去摆摊。

林原问了崔明的家庭地址和家里的情况,还让他填了一个表,回去的路上,林原心情轻松,和田馨玩笑道:“三妹,等以后赚的多了,哥再多给你一成。”

田馨道:“我现在什么都不做,每个月等着你给我分钱,已经是占便宜了。”

茶水摊交给林原,田馨彻底放了心。

田馨的目光放在了蜂蜜上面,田馨蜂蜜的销路很好,买家介绍买家,回头客也不少。

不过,田馨想再添点其他东西,也不能一直卖蜂蜜,人家买上一次蜂蜜能喝几个月,她得扩展品类才行。

现在这个年代心思活络的人少,不懂得变通,不然田馨哪有机会出来卖蜂蜜。

田馨能卖蜂蜜,也可以捎带着卖其他东西。

省城附近有山,大山附近的人家会上山摘些野蘑菇野菜,但拿出来往外卖的少,基本都是留着自己家吃,改善伙食。

赵桂芬的娘家就是郊外山村的,田馨和苏蔚冬结婚后,赵桂芬带着她去过一次。

赵桂芬父母年纪大了,家里有三个兄弟,那次回去住了一宿,田馨在院子里看见过晾晒的蘑菇,饭桌上也出现过炒蘑菇的菜,上面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猪肉碎。

田馨打算收点蘑菇这类的山货,拿到省城来卖。

对于田馨的想法,赵桂芬没有什么不同意的,在她眼里,田馨能干有主意,做事也稳妥,摆这茶水摊生意赚了一些钱,现在人家兄弟干着,田馨还能分到钱,赵桂芬自然高兴。

听了田馨的话,赵桂芬说:“等到了周日,咱们回一趟你姥姥家,乡下人好说话,只要咱们给钱,买点蘑菇应该不难。”

村里有心眼活的,家里从山上摘的蘑菇吃不完,农闲的时候就往县城里去卖卖,换点钱花。

不过没人往省城卖,省城是个大城市,农村人进城发憷,一点蘑菇不值当折腾。

再者说,也没啥代步工具,自行车要工业券,价格也贵,普通家庭也买不起,走着去省城?想想都累得慌。

苏家的自行车修好了,周日一大早,田馨骑自行车后座带着赵桂芬,去了赵家庄。

赵家庄离得不算近,田馨骑得快,也得一个半小时,到地方累的气喘吁吁。

田馨放假时间短,就一天,天黑前还得回家去呢。

说明来意,大舅妈忙不迭点头:“行,蘑菇家家户户都有一些,我带着你去问问。”

走街串巷,田馨收来了四十斤山蘑。

田馨话说的好听,不是买,是换,田馨拿鸡蛋换山蘑,有这么一个说辞。

不想要鸡蛋的,折合成钱也行,交易转了个弯。

农村家家户户养鸡蛋,还想拿去外面换钱呢,谁缺鸡蛋。

于是,大家都折合成钱,用山蘑换了钱。

田馨之所以这么说,也是考虑村里人的感受,田馨山蘑收的多,以物换物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人家农民卖蘑菇心里也踏实一些。

二舅妈说田馨太小心:“县里还有人来收鸡蛋呢,那阵仗可大,村长都不管。”

可不是吗,田馨还从村长媳妇那换了五斤山蘑回来呢。

现在经济宽松了,鼓励自由发展,大家都是一个村的,能用手里的货换点钱,村长也不能挡着人家的财路。

田馨收的山蘑分了两个档次,价格也不一样,次一点的山蘑零碎不整齐,但味道是一样的,就是卖相不好,到时候卖的便宜一些。

四十斤山蘑捆上自行车,田馨心里沉甸甸的。

蜂蜜加上山蘑,田馨黑市上的货品又充盈了。

这些山蘑田馨另有打算,暂时先不往黑市上卖,她想去省城的饭店碰碰运气。

现在街上基本都是国营饭店,盈亏有上面兜着底,做事墨守成规,有固定的供货渠道,田馨插不进去。

省城有两家私营的饭馆,是年后新开的。

开业的时候热闹极了,还有报纸去写过专访,豆腐块大的版面,田馨在省城晚报上看到过。

也难怪阵仗大,这些年饭店都是国营的天下,国营饭店的菜品单调,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菜单三五年也不换,不仅如此,态度还差,服务员爱耷拉脸,饭还没吃,气都气饱了。

私营饭馆这两家一家都在城东,名字取的也好听,一家叫迎客饭馆,另一家叫人民饭馆。

私营饭馆消费不需要粮票,花钞票就行,就是价格比国营饭店要贵一点。

现在省城有条件的人家,偶尔也想下馆子改善改善,但粮票有限,甚至比钱还金贵,现在私营饭馆不要票,正符合大家的心思。

田馨去商管所办一张临时营业执照都那么难,可以想象这两家店能办食品的营业执照有多不易了。

田馨收了蘑菇,想着去这两家私营饭馆碰碰运气,私营饭馆进货不像国营饭店那么容易,国营上面直接供货,不发愁,私营饭馆全靠店家自己,说不准能看上田馨的蘑菇。

田馨中午午休时,跟班主任请了假,开了个假条出了校门。

田馨的书包里有用报纸裹了一斤蘑菇,友谊高中距离人民饭馆进,田馨中午的空档去问问。

人民饭馆是街边的一间门脸房,估摸着有四十几个平方,里面摆了七八张桌子,屋子显得紧仄。

在饭馆张罗的一共有三个人,一对年轻夫妻,看起来三十来岁,还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

营业执照在屋里正中间高高的挂着,田馨扫了一眼,老板姓李。

饭点的时间,店里的生意很好,几乎坐满了人。

田馨找个空档,找到了李老板,说明了来意。

李老板摆摆手,对田馨的蘑菇并不感兴趣:“啥蘑菇,我们这不需要。”

田馨还想争取一下:“这些都是山蘑,是正经山上的野味,炒猪肉做汤都好吃。”

李老板对于田馨这个不速之客有点反感:“这位女同志,我看你年纪也不大,别出来忽悠人,再者说,人家食客来我们饭馆,点个鸡鸭肉或者面条,没听说要吃蘑菇的,你快走吧,再不走我要轰你了。”

田馨没办法,只好从人民饭馆出来,另一家店离得太远,田馨再过去赶不上下午第一节 课,只能作罢。

第二天,田馨又找班主任开假条,对于田馨频繁的请假,章老师不太满意:“田馨同学,你是高三的学生,马上就要月考了,你的心思要放在学习上。”

田馨连忙点头认错:“章老师,您说的对,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章老师又给田馨上了十分钟的思想教育课,才勉强给她开了假条。

省城一共才两家私营饭馆,碰壁了一家,如果迎客饭馆也不收田馨的蘑菇,那她只能拿到黑市去卖了。

田馨不太乐意去黑市,蘑菇和蜂蜜不一样,山蘑虽然储存时间长,但到底不像蜂蜜那样,没有什么保质期限,放在避光的地方就妥当了,可山蘑也有长毛变质的风险,蘑菇是田馨拿钱买来的,她着急脱手回本。

到了迎客饭馆的门口,田馨在外面踟蹰了好一会儿,想了好几种说辞。

还是人家老板出来招呼她:“这位女同志,要吃饭吗?”

田馨想起来,自己中午没去食堂就出来,肚子都唱起空城计了。

田馨看看墙上的菜单,滑溜鸡片一块钱、拔丝苹果七毛,面条最便宜,两毛二,一碗是二两的量,不要票,田馨指了指:“我要一碗热汤面。”

不多会儿,热汤面端上来,葱花和香油的味道扑面而来,田馨味蕾大动。

迎客饭馆的顾客不多,算上田馨才两桌客人,面积也更小一些,看起来不到三十平。

老板是一对老夫妻,老板闲着,田馨一边吃面,一边和老板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

老板以前是国棉厂国营食堂的大师傅,还是田馨本家,姓田。

去年退的休,老板娘是国棉厂的职工,退休三年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来后,夫妻俩动了心,琢磨着开个饭馆。

田爷爷做了四十年的食堂师傅,练就了一身厨艺,他做菜好吃,在整个国棉厂都是有名的,厂里有客人来吃食堂,都是点名让田爷爷做小炒。

迎客饭馆和人民饭馆都在同一个区,距离就两个街区,离的实在是近,明面上竞争着。

但这也没辙,田爷爷田奶奶是省城开的第一家私营饭馆,这个房子是他们自家的房,正好临着街,就拿来开饭馆了,也不能换地方。

开饭馆拿经营许可颇费一番波折,田爷爷道:“不提也罢,商管组的人可不容易点头。”

这一点田馨深有体会,她避重就轻,和商管组打交道的事也简单提了提。

趁着机会合适,田馨问饭馆需不需要蘑菇,她可以给优惠价,就赚个辛苦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