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筑垒鏖战第一百二十节 浊气涌动(2/2)
王会清道:“信乃是我军中一个叫孔为林的团长传上来的,此人原是末将的一个亲兵,应是可信之人。”
王屏藩将夏国相的信递给王会清,看他将信看完,对他道:“未料到竟是如此情形,如今真有些难以取舍了。”
王会清原本是贵州总兵,只是由于死心踏地的追随吴三桂,在藩乱之初被派往四川加入了王屏藩的西路军,可以说几年来一直与王屏藩相依而动,两人由于秉性习惯相近,相互之间十分了解,王屏藩对他十分信任,相互之间都以兄弟相待。只是王会清更为精明,所以许多大事王屏藩都会与他商议,因而人都道王会清虽说是王屏藩地一个亲信手下,实际上是他的心腹军师。对于归降周吴的困难,王会清实际上也想到了,若是径直从了平西王,虽是得了忠心不二的名声,可就眼下周吴之势如何能档红军那排山倒海般的大炮?如何能敌丁勉那刁钻古怪的招数?因而王会清也对投靠周吴有所顾忌。当孔为林将朝廷的劝降信拿来时,他心中竟为一亮,真若如此或许另有一片天地也未可知,只是不知王屏藩是否还要死心塌地的投靠周吴?刚才王屏藩地一番感叹让王会清判断出他心中也在犹豫,这就开口劝道:“大帅,末将近来也细想眼下情形。丁党将我周吴伤至肺腑,若想恢复元气绝非易事。那丁勉狡术过人,就是我等回归云南怕也难以抵敌。届时倒将他用心重点倾于云南,反而为祸也。可若细想眼下与朝廷所谋之事却大有可为,既然他两者要大打出手,我等可一时受了朝廷招安。只是要提出前时疲惫,不可再战,度身事外,径看他两者相争。此时我尚可暗蓄势力,等待时机,再行定夺。何况当初老王爷也是气于丁勉阴损,率部回归朝廷,我等今日所为之事,也是王爷所愿也。”
王屏藩听了他的话,也道有理,只是觉得就此将平西王抛下,心中有所不忍,这就说道:“兄弟所言固然合理,可究竟王爷终是待我不薄,就此自行为事,怕不和情理。再说我军中多属云贵,就此投了朝廷,怕是众人心有不愿。”
两人沉默了片刻,王会清道:“大帅,我等此番作为,无论如何都是与丁党为敌,想王爷在天之灵定会倍感欣慰。只是想丁党势重,回到云南,必将他心意引去,反倒不利于平西王。可朝廷这里已经要与丁党开战,他提出优厚条件倒让我有可乘之机。当日丁勉小贼不正是坐山关虎斗方得以坐大,今日我只需提出退出事外,想那满清朝廷也该答应。再说眼下只是缓兵之策,战乱之中,保存实力乃是至理,想来众人也会明白其中道理。大帅,究竟我等手中还有枪炮,只要应对得当,天下乱局之中,我大军定可争得一席之地。”
王屏藩道:“既然如此,我等就应了朝廷招安。只是眼下切不可走漏了风声,你下去着可靠之人与朝廷联络。再者平西王那里也不要回绝,只说要等待时机。还有我军中丁党如何处置,你可想好预案?”
王会清这几天已就此事与另一位军中智囊崔世禄商议过几次,两人已有了初步的计划,这时正要将方案告诉王屏藩。王会清道:“大帅,末将与崔总兵商议可分三个步骤,一是以分人到位、突然袭击的方式将各部队中政委、教导员和各种参谋人员一一围杀,二则将各部中亲近丁党者分部围剿,三则是立即组织大军移往它处,避免与丁党其他队伍相遇。眼下看这第…似可改动,若能与朝廷结盟,当可将一线让与朝廷大军,我等可退至二线防御。其他则是在炮兵和火枪兵中丁党势力尚众,不知如何处置?”
王屏藩知道在专门成立的集团军直属炮兵旅中有近半人是从其他炮兵部队抽调补充或是俘虏转化来的,至于分布在各部中地兵器操练员也多是丁勉一党。他坚定的对王会清道:“对丁党要坚决杀戮,不留后患!对与丁党缠交不清者也应力除之。在行动时要计议得当,下手要即快又狠,一定不能让他们缓过气来。再有一定要将各种火器保存好了,切莫有失。再有你可与其他队伍中的吴盟成员有所接触?”
王会清道:“在谭洪的第三集团军中也与几个原吴盟成员接触过了,看看他们都似那无胆之人,谭洪本人眼下尚未直接接触。高大节那里吴盟原本就不多,再说他们总是游动,前时派去接洽的人尚未回来,怕是要再等一段时间。想那高大节与丁勉是内亲,料是不好相商。谭洪那里尚可有所作为。”
王屏藩说:“眼下情形以不能再拖,看看丁勉就要缓过手来了。你即日就与朝廷派来的人商议招安之事,。”
他们正在密议叛变的时候,红军主力正在进行围歼云贵清军的扫尾工作,而清廷和吴营也正要采取措施分化红军。当王屏藩要接受招安的消息传到康熙那里,康熙竟高兴的两天没合眼,一直在与王熙和索额图、明珠几位重臣商议应对措施。最后定下由王熙前往王屏藩出议定招安事宜,朝廷大军入川之事都随之有所变动,各路大军向贵州与重庆相临处集中,就是尚善和莽依图也在向贵州中部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