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节 周吴大军(1/2)
吴军在姚州、丽江的据点受到红军围困以后,有探马很快将情况报知昆明平西王府,平西王吴世蹯大惊,原本打算休养一段,恢复一下元气,待到清廷与四川红匪打够了再出来接手,不想红匪竟先动手了。丽江府不到三天就告失守,大姚看来也守不了几天了。吴世蹯心中没了主意,慌忙召集夏国相、郭壮图、胡国柱、方光琛、马宝等几个文武重臣商议对策。这边几个人正要开始,下面有传令官送来信札,拆开一看是丁勉给吴世蹯的,那信中道:“吴王钧鉴:原周吴大元帅率部襄举,与满清夷蛮鏖战多年,我中华百姓无不欢颜,多是倾力而为。眼见大事可期,不想大元帅竟先逝去,反清大业失栋梁也!我红军乃正义之师,欲解我亿万大汉黎民于水火,在危局中挺身而出,与暴夷血斗多时,全歼满清陕甘凶狡之师。正要与吴王合兵,共图大业。不料月前听闻吴王受那朝廷挑唆,要以四川红军为敌;更受那清廷离间,小人谗言,大好局面之下,竟又受了招安,再归夷类。如此悖逆之举,想我老友世子应熊九泉之下难以瞑目也!”
“近来满清纠集大军,欲要围剿我军。只是四川方周,云贵之地,原本归我。不想吴王竟轻易让与满夷,还要伙同夷类合图四川。为解我四川绞颈之围,今我红军主动出击,力图丽江、姚州两府。吴王若省的利害,理应退守大理、楚雄、昆明一线,后日红军与清廷之争,贵军尽可休手事外,它日抗清成功,再论各地归属。如若定要助纣为虐,我红军为解脱困局,定将一鼓作气,拿下昆明,以抗满清!”
中国红军总政委丁勉
吴世蹯看过信札,心中有些恼怒,不料丁勉竟然蛮横如斯。可又见到他提起父亲吴应熊,并说与父亲交好,吴世蹯心中也有些悲戚。正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老友尚在,吾父已去,吴世蹯不禁为父亲悲烈的一生感叹起来。说起吴世蹯此人,也是吴三桂着意培养,颇有其祖父之风。只是相比较而言,他多了些柔弱曲惋,少了些枭雄本色。今日遇到此等大事,一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平心而论,他并不看好康熙,康熙与他有杀父之仇;再说日后就是灭了四川红匪,满人定要清算前怨,到时还是无容身之所。可要与丁勉合作也不可取,一来祖父再三叮嘱丁勉不可信,前时他摇尾乞怜,骗得信任,一面用那表面工夫应付,他反倒在背地里暗蓄势力;更可气的是在那关键时候他竟背后下刀,偷袭昆明,吴军战败实是拜他所赐,此亦是祖父亡故之祸根也;照祖父所言,丁勉所仗皆为往日闯逆土贼,比起清廷来说更是不堪。若说清廷制下尚可苟且,那闯贼暴民定是要刨根问祖,清算前怨,平西王与闯贼更是不共戴天。正如业师郭壮图所言:随了朝廷一时尚可留性命,若与红匪为伍,定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可就眼下吴军孱弱不堪之状,要说与丁勉一争长短断不可为。就是要随朝廷大兵围剿四川,也一定会损兵折将,再次加深创伤。现如今的局面,上策乃是退出事外,休养生息。只是云南与四川离的太近,实已身处局中,怕是难以如愿。这里吴营上下都正在盘算对策,那里红匪竟打了过来。眼下危局之中该如何是好?吴世蹯想听听众臣的主意。他将丁勉的信递给众人,看过以后,那马宝先自忍受不住喊道:“这贼人好大胆子,竟敢先在我云南这里撒野,定要好好教训他一番才是。“
郭壮图道:“王爷,对丁逆用兵,势在必然。只是眼下尚有两件要务,一则立即将事情上报朝廷,二来前方情势要细细了解后方可再行定夺。”
胡国柱喊道:“还要了解个甚!他就要打到大门口了,眼下惟有立即发兵,会同朝廷大军一起将他灭了就是!”
夏国相道:“王爷,说起指望满清朝廷,还是要三思而行。我大军若动了,那朝廷大兵定要坐收渔利。依我之见,就是动兵也应以我为主,要依仗朝廷祸莫大焉!”
大学士方光琛道:“王爷,丁逆此时如此所为,无非是见朝廷即将用兵,他是要先下手为强。既然他已先挑起事端,我等理应全力应对。不若先以大军前往应敌,再去请朝廷速派大兵前来。一来近闻那四川宁远一处仅数万红匪,不难对付。二来朝廷那里心中更急,此时红匪倾巢出动,如此良机,怕是求之不得。此时虽是有些急进,可究竟能毕其功于一役,届时我等取了宁远,岂不更是有利?”
吴世蹯道:“眼下即要出兵应敌,各位爱卿看谁去挂帅为好?”
胡国柱道:“王爷,臣愿前往!”
夏国相抢道:“王爷,此次用兵应慎之又慎,一则丁逆如此作为必有后着;二来朝廷大兵离的尚远,我大军与他战在一处必是要损兵折将,就眼下情形来看,对我极是不利。”
郭壮图道:“相爷过于担心了,一则那丁逆主动挑衅,我不得不动;再说朝廷比我更愿看到丁逆战败,今有此良机他必然不会轻易丢却。”
吴世蹯心道自己这位业师只想着与丁勉交战,怕也是要讨好朝廷,只是眼下众人都说要打,实在也别无良策。他对胡国柱道:“胡爱卿愿往自然最好,还是由你与马爱卿一道共同前往。”庭议以胡国柱为大将军,马宝为副将领兵十二万前去解救姚州之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