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节 主动出击(1/2)
丁勉和方以智把主要的工作放在部队建设和对未来战争的准备中去了。首先对各部队再次进行整编,对原吴军队伍和清军俘虏加强改造教育,其次开始实施各项防御措施,对各种武器弹药、战略物质的准备进行统筹安排。时局不断在发展,先是吴三桂降清,接着吴三桂死去,吴世蟠接掌云贵,清军逐步加强了对川陕的围堵。福建方面正在激战,各种情报显示清廷正从全国各地向四川周围增兵。
在经过一系列准备以后,红军司令部在宁远召开了川陕军事工作会议。与会人员有:丁勉、陈一炳、袁宗第、方以智、刘新定、谢全林、高静娴、郝起风和阿卡,他们是经过丁勉、袁宗弟和方以智几个人反复商讨后定下的人选。会上首先由方以智对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说:“当前四川周围清廷集中了近七十万军队,还有数十万正在向这里汇集,大批军需物质也正在调集之中,各种情况表明清军下一段的进攻主要在四川的东南两个方向,敌人要集中优势兵力向四川进攻。其目的是要占领我四川根据地,特别是我川南、川西一带的工业基地,以摧毁我军生存之根基。总参谋部分析,敌人入川可能有六条路,一是由云南向宁远方向;二是由贵州向宁远方向;三是由贵州向泸州方向;四是由贵州向叙州、重庆方向;五是由湖南方向酉阳、忠州方向;第六条路就是经长江水路向重庆方向。目前云南方面有吴世蹯余部不到二十万人,贵州方面有湖广总督蔡毓荣所率绿营兵十二万,振威将军穆占率八旗兵六万共十八万人,满清还在继续向云贵增兵。湖南方面现有满清主力二十万人,湖北方面有清军十万人,这里敌人也在增兵之中。参谋部预计满清尚需三个月方能准备完毕,届时清军将集中近百万人从几路合击四川。”
“再看我们自己的情况,现在红一方面军有三十一万人,其中第二骑兵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十万人还在西北,十天前他们已接到命令要这两个集团军赶回四川参战。估计第三集团军还要十五天,第二骑兵集团军还要近二十天才能赶到川南。中央还决定四方面军的第一骑兵集团军,第二十二军,第二十三军近八万人也向汉中靠拢随时准备入川作战。就现在的总兵力来看敌人近三倍于我军,但从我军在川陕战役作战的情况看,我军的作战能力是敌军的近三倍,所以敌人并没有对我军形成绝对的优势。当然在川陕战役中我军采用了出其不意、分割包围等战术,是在每一个局部战役上我军都对敌人形成了绝对的优势,进而取得了胜利。而我军所具有的战略战术优势和武器装备优势现在我们还具备。但由于我们的部队由原来多种不同性质的军队组成,加上军队规模扩大的太快,所以这些优势被极大的减弱了。还有一个优势是我军在我们自己的根据地进行战斗,我们有广大百姓的大力支援,我们有几年来的精心准备,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接着丁勉发言,他说:“今天我说两个问题,一是下一阶段我军的作战设想;另一个是当前部队的建设问题。设想清军现在要进攻四川,无非想占领我川南工业基地,和成渝一带富庶的粮秣基地,以切断我军生存根基。故而我军下阶段作战分两部分,一,长远来说应以灵活多变的运动战和防御作战为主,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对于成渝地区和宁远基地能守住就尽量守,但我们决不与敌人在任何地方死拼,而是要在一些关键的地域设置坚固的防御阵地,用战壕、碉堡、大炮、步枪、地雷、手榴弹来消灭敌人,我们就叫他壕堑战。这一点我们的各级指挥员都在以前的军校中学习过,这种战术上次在川陕一带用的不多,敌人还没有吃足它的苦头,在座各位指挥员的铁军可要把这一战术用足了,这次要把他们所谓的八旗铁骑全部给吃掉。等到把敌人消耗的差不多了,我们的机动部队要抓住机会,一块一块的消灭敌人直到把他们彻底打败。二,短期来说敌人还没有准备就绪,而我们红军的主力已经准备了四个月了,这样我们有了机会,我们的机会在那里呢?同志们请看。”
丁勉走到准备好的地图旁,“现在,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几砣清军中,湖南、湖北的敌人眼下还不能对我们形成很直接的威胁。而以贵州和云南的蔡毓荣和吴世蟠离宁远最近,对我们威胁也最大。眼下我们最大的危机就在宁远州这里,蔡毓荣、吴世蟠将近四十万人,他们在丽江府、大姚府、东川府和昭通府对宁远形成了半月形的包围圈,这几处离宁远少不足百里,多不过三百里,待到清廷准备就绪,这里一定是他们攻击的重点。而这个半圆形的包围圈就像一条锁链紧紧的勒住了我们的脖子,敌人若要集结重兵前来攻击宁远,我们将很难守住。说放弃宁远可以,但这样轻易放弃不行,大家知道我军的装备情况,过早的放弃宁远的工业基地对我军以后的作战将十分不利。有鉴于此,我军应趁敌人尚未准备完毕,对准敌人的薄弱环节,主动出击,力争撕破敌人绞索,并力求大量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那么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机会来消灭敌人?大家看,目前蔡毓荣有十八万人,他知道靠这点人是不能来打宁远的,所以清廷还在向贵州不断增兵。其次是吴世蟠的十八万人,差不多已经被打残了,现缩在云南的昆明养伤呢,相信在清军大举进攻的后,他一定会选个好时候跳出来捡便宜的。可吴军是刚刚与清军血拼一场,要他们与清军能密切配合那是痴人说梦。而吴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它在昆明附近放了近十三万人,而在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处布置了五万人。现在论实力,吴世蹯这一块敌人最为薄弱,而他们与清军又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再看我军,我军在宁远一带有红一集团军,红二集团军和特种军集团军共约十三万人,加上十几天后从西北赶回的第二骑兵集团军就有二十多万人,另外赵良栋将军和王进宝将军的川陕防卫军约五万人也一直在雅安一带休整。这样我们对川南的敌人就会形成局部的优势。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在向这里调集。所以参谋部设想先围住敌人在云南边界上的这五万人,看吴世蹯或是蔡毓荣是否上来增援,若是吴军上来就围住他,狠狠的敲他几下,让他以后不敢轻举妄动。总参谋部认为,我军围住吴军以后,蔡毓荣一定不会休手旁观,而他才是这一次的主菜,不管蔡毓荣是来云南增援还是他敢直接进攻宁远,我们都要力争彻底消灭他,至少要极大的消灭他的有生力量。而这时敌人在湖南,广西的军队还没有调上来,我军是可以达到我们的战役目的的,这样我们就会在这次战役的开始阶段占一个大便宜,至少蔡毓荣这个汉奸头子不会那么嚣张了。这以后敌人可能就会接连不断的向我们进攻了。不过他们总是要来的,对我军而言这样做可以打乱他们的节奏,肯定比让他们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向我们进攻要有利。”
在坐的各位将领都是跟着丁勉、袁宗弟的老部下,他们的部队思想觉悟高,武器装备好,各级指挥员大多都经过宁远军校或政治学校的正规学习,各部队也经过了几年的系统训练,应该说是红军的主力部队。前一阶段在陕甘的战斗中各部队都经过了一系列的激烈战斗,取得了一些作战经验,更重要的是红军取得的巨大胜利使红军指战员们信心倍增、斗志高昂,大家都有强烈的求战愿望。今天听了参谋长和丁政委的话,众人都露出欣喜之色,特别是丁勉对他们铁军的称呼使他们更感到亲切而沉重,大家感到了政委心中的期盼和重托。在百姓党的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红军由小到大、由隐蔽到公开、由避敌躲闪到主动出击,一步步的逐步壮大起来。而这一切又都是在他们这位刚二十出头的年轻政委一步步指引下取得的,所以大家对丁勉是无比的尊敬和爱戴,各位红军指挥员早已将丁勉认作自己的领袖了。
是的,原来在军校中丁勉曾给大家讲过壕堑战对付骑兵或步兵的进攻可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并可以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前一段在汉中龙岗的战斗中也验证了这一点,正是由于战壕的关键的作用,在对付图海的满清铁骑的战斗中,红军以很小的代价消灭了大量的敌人,极大的削弱并瓦解了清军的斗志,最后终于全歼了陕甘清军主力,至此大家对壕堑的作战威力都有了新的认识。今天丁政委提起此来大家禁不住有热血沸腾起来,加上丁勉第一次将大家称为铁军,每个心中都洋溢着无比自豪和强烈的求战愿望,同时由于政委的话也道出了在这危机时刻大家的责任和负担也不同一般。
半年来红军在川陕的不断胜利给大家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但吴三桂重新投敌,清军不断向四川周围布兵也是大家感到了局势的紧张,这些红军的高级将领们也多次想司令部提出过一些想法和建议,红军也在进行着紧张的调动和军事准备,大家都在等着上级的决定。今天丁政委对宁远周围的敌情介绍他们大多都知道,可当丁勉说出清军整体的打算,特别是红军的主动出击计划,大家都感到十分兴奋和高兴。主动出击打弱敌,进而调动敌人,然后在运动中对敌人实行歼灭战,这是丁勉时时强调的红军的基本战术,大家都是心领神会,仔细回味又觉得实在是高明无比。这一仗将若是成功将彻底击垮吴军的信心,并将对汉奸头子蔡毓荣给予沉重打击。红军高级指挥员们又被这精妙的战役设计激起了旺盛的战斗热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