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节 陕北苦战(一)(1/2)
丁勉带人康熙十四年四月离开陕北,这以后的大半年里陕北和四川都有很密切的联系,由陕北先后向四川运送了五万斤石油。而四川也向陕北送来了大批的武器弹药和辎重装备,到康熙十四年底,陕北我军拥有了各种步枪四千多支,火炮三十多门,相当数量的手榴弹和zha药包。只是当时红星三号火枪刚研制成功,给陕北的红星三号火枪只有一千多支,而大威力火炮还没有研制出来。为了应对清军的围剿,在四川根据地的帮助下,陕甘边区不仅得到了相当数量的新兵器,而且建立了能生产手榴弹、地雷等爆炸物的兵工厂。
康熙十四年十月,满清将军、蒙古都统毕力克图率六万蒙古骑兵加入西北战局。毕力克图先以优势兵力进攻陕北边区,陕北我军根据中央的指示脱离了与敌人的接触,将大部分红军都散布于周围几县的山区。而毕力克图在夺取延安府以后,就立即会同陕甘清军合围平凉王辅臣。再重兵围困中,王辅臣兵败投降。清军得手后,毕力克图又纠集三万满蒙骑兵和三万绿营军开始清剿陕甘各地叛军。
自康熙十四年十月开始,陕甘边区与四川根据地就失去了直接的联系,双方只能以互派情报人员来通报各自的情况。到康熙十五年六月,陕北红军利用清军忙于围剿王辅臣之机,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发动群众,在原来的基础上百姓党在陕甘建立了更为稳固的根据地,整个延安府除延安和附近的安塞、甘泉两县为游击区以外,其他各县均建立了稳定的红色政权,红军也围绕着今后的战争在积极准备着。开始清军急于剿灭王辅臣,对红军的游击队不够重视,而红军也尽量不与敌人有正面冲突。可是在围困平凉的数月内,清军不断向边区的一些县府要粮要人,但这些府县一律不与理睬,而且从其他地方运往战区的粮款军需也时常被截。图海和毕力克图根据情报和实际情况判断出在陕甘还有吴三桂的很强的一股残余势力,所以王辅臣一战败毕力克图立即就率六万重兵前来围剿。
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陕北军政委员会决定采用运动战和游击战来打击敌人。他们按计划把根据地分成主要的两部分,一部是以延安东北的延川、清涧为中心的延东根据地。另一部分是位于延安西北以保安为主的延西根据地。这都是当初丁勉、袁宗弟对边区以后的斗争也做过一些设想,丁勉记得*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曾用过有两块根据地去牵制敌人的方法,这才有了后来人们熟悉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丁勉按照这样的思路把设置两个根据地以牵制打击敌人方法用在了陕甘边区。而这时陕甘边区有红军第一骑兵师约九千人,红军第二十一师八千多人,其他还有特种大队一千人,炮兵团一千多人,全军有各种步枪、火枪近五千支,火炮三十多门,相对敌人而言总体上是处于劣势。
毕力克图是蒙古正蓝旗人,属蒙古科尔沁草原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各部落中影响较大的一部落。由于科尔沁草原与满清世居之地紧密相连,满清逐步强盛以后,努尔哈赤首先将满洲各部统一,然后立即向蒙古扩张。蒙古各部在叶赫部落带领下抵抗满人侵略,战败后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首先向满清投降,接着他们协助努尔哈赤平定了蒙古各部落。因此博尔济吉特氏可说是满清在蒙古族中最坚定的盟友,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正是博尔济吉特氏人。早年毕力克图就随清军入关作战,经历大小战役数百次,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虽然此时他已年愈花甲,但康熙见吴三桂藩乱势大,也是要借毕力克图在蒙古人中的名望,所以把毕力克图和他的精锐的蒙古骑兵派到了西北战场。毕力克图不负众望,很快会同图海、洞鄂等人剿灭了王辅臣。接着他又奉命前去平定陕甘乱匪,而此时毕力克图对陕北的叛匪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只是通过原来战败的清军的介绍和后来各种情报的收集而得知了一些情况。他了解到陕北的这股叛匪大概有一两万人,多是在山里乡间活动,有传言说他们火器犀利,战术灵活,属于那种打了就跑的流寇。鉴于陕北红军活动并不突出,图海和毕力克图对他们并不十分重视,而由于王屏藩在汉中尚有相当的力量。他们将蒙古骑兵分成两部分,三万人随毕力克图到陕北剿匪,另三万随图海还据西安驻防。另外跟毕力克图到延安剿匪的还有三万绿营步兵,他们主要是原王辅臣的部下,清廷要他们随清军剿匪、戴罪立功。大队清军到延安以后,毕力克图了解到红军大部分在延安东西两侧,他就率三万人马气势汹汹的向延长县的乔家庄扑来。
一路上清军并没有遇到抵抗就顺利的占领了延长县城和乔家庄,清军继续向延川进发。可到了交口镇一带清军开始遇到一些零星的阻击,红军特种大队的战士用打冷枪、埋地雷的方法来袭扰敌人。因为袭扰的规模不大,毕力克图觉得叛匪的势力也不会太强,就要求清军全力向延川赶去。到了离延川有一百多里的锦屏山一带,山峦起伏叠嶂,地势益发不平,十分不利于骑兵的行动。虽然地形还不是十分险峻,但那道路又窄,路两旁一面临是清涧河,一面是高山,骑兵前进的速度慢了下来。看这地形,毕力克图有些担心中了埋伏,他用了六百多人前卫营在前方探路,可走进锦屏山不久就在前面却遇到了大量的地雷的阻拦,还遇到乱匪火枪伏击,六百多人的前卫营一个照面就死伤有百十人。前卫营结队冲过去要与乱匪撕杀,谁知乱匪竟不作抵抗起身跑了。再往前走,又是如此,只是那地雷越来越多,最后炸的前卫营不得已跑回去报告说前面有地雷阵,不易通过。毕力克图命令绿营军前去带路,绿营用了三千人在前面探地雷,可地雷接二连三的响起把清军炸的那叫个惨,走那里都挨炸,越害怕越挨炸,几里长的山路竟伤亡了好几百人,再往前走路旁的山更高更陡,路上的地雷也越来越多。
情急之下,毕力克图干脆不用前哨探路,就让汉军营在前面列队前进,清军骑兵在后面跟进。突然旁边山上响起密集的枪声,几里长的队伍同时遭到袭击,清军遇到了大量乱军的埋伏。乱匪的子弹、箭矢像雨点般的打来,同时山上还落下许多黑糊糊的小炸弹,它们落入人群中接二连三的爆炸,将那清军大队炸的人仰马翻、溃不成军。在那弯曲狭窄的山道上人涌人、马碰马、人挤马、马撞人,不少人被爆炸的气浪掀到了路另一边的清涧河里,那惨叫声与炸弹、地雷的爆炸声搅和在一起。清军见势不妙连忙退回去,毕力克图见第一次伤亡就超过了两千人,心中十分恼怒。只是他多年征战,这次却感到有些施展不开,心中也奇怪那乱匪竟有如此威力巨大的火器,也从未遇到地雷、手榴弹这种兵器,那乱军将地雷埋在清军必经之路上,人一踩上去立即响起惊天动地的声响,周围的人也都随之被炸上了天。每次遇到地雷、手榴弹爆炸,清军上下都是心惊肉跳,众人都有些胆颤了。还有那火枪也不同一般,如此密集的火力,清军上下都说这股乱匪的火器竟比王辅臣还要强大许多。只是看这乱匪不过几千人而已,毕力克图认为自己手中三万多人剿灭这几千蟊贼应是不难。他这里布置清军用红衣大炮连续轰击乱军阵地,然后由步军弓弩营、火器营在前面打头阵,大量步军随后而行。可那乱匪仗着有利地形和火器犀利,打的十分顽强。清军连续打了两天都没有打下来,毕力克图带的三万清军中只有一万是步兵,他又不用蒙古骑兵去抢占山头。所以山上的红军用二千多支火枪,加上弓弩和手榴弹使一万多步兵伤亡惨重。率领这一万绿营军步兵的是原王辅臣手下的总兵李国梁,李本来就对王辅臣轻易投降清廷不满,所以此次出征陕北也是有些不情愿。到了战场毕力克图把吃苦卖命的事情都让绿营军去做,李国梁更是不满。红军在山上阻击了了两天,李国梁手下伤亡也有三千多人,进攻中正好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胳膊,虽然并没有伤着要害,可李国梁借机撂了挑子,他手下的裨将亲兵也纷纷抱病喊伤,汉军营里一时伤病成风。毕力克图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得已只得把蒙古骑兵当步兵用,另外又命人从延安召来一万步军,一来二去时间已过去了将近十天,而乱匪却在逐次抵抗。等到清军的援军一到,乱匪又主动撤走了。正要继续追击,有人来报延安南面清军的粮草辎重基地甘泉被叛军攻下,守军四千人被全歼,现在延安派出的清军正在与叛军激战,由于叛军以骑兵为多,加上火枪、大炮极为犀利,所以清军不能取胜,望将军速速回援,晚了延安府恐是不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