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节 耿尚二藩(1/2)
耿精忠造反之初,手下曾有人提出等局势更明朗时再动手不迟。可耿精忠觉得现在清廷尚未布置妥当,此时动手方可打他个措手不及。耿精忠力排众议于康熙十三年三月在福建起事。他派大将曾养性攻温州,大将马九玉攻衢州,大将白显忠攻江西广信。耿军所到之处归降如云,各地军民纷纷响应,浙江归附耿军者达二十万人,江西归附者十万之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耿军缺粮少用,指挥混乱的弊病就暴露出来了。各地耿军人数虽多,可都是自顾自。加上福建耿军也是仓促上阵,所以没有应付复杂局面的有效措施,所以在清军在浙江前线不断增兵的情况下,清军渐渐掌握了主动。经过不到一年的战斗,耿军前线一片混乱。见浙江局面危机,为了解脱困境,耿精忠与吴三桂商议共同合击江西,将福建与湖南的叛乱区联起来。这里耿精忠派出大将白显忠率数万人马进攻江西,开始还一切顺利,白显忠先后占领了江西靠着福建的广信、建昌、饶州各郡,眼看就要与吴军接上。可恰逢安亲王岳乐带领五万满清大兵赶到江西,几十门红衣大炮对着广信城一阵猛轰,耿军装备本就简陋,只是靠着人多势众一时得胜。如今遇上朝廷大兵,特别那大炮厉害,一群乌合之众如何能挡,白显忠抵挡不住,一路狂奔,一直跑回了福建。回来以后,耿军吸取教训,开始稳扎稳打,白显忠在江西边界固守,曾养性守住温州,马九玉守住衢州,在浙江与清军展开激战。
而这时浙江有清康亲王杰书六万满州兵,浙江总督李之芳率五万绿营兵。在浙江的战事,清廷逐渐取的了优势。而此时耿军吸取前次江西之败的教训,以主力各四万人坚守衢州和温州。李之芳在衢州,杰书在金华与耿军对垒,虽然战事激烈,究竟清军势大一些,还是清军胜多负少。只是耿军这时多是采取守势,清军一时也不易得手,双方战了数月,局面竟是无甚变化。康熙见杰书作战有些畏缩,将杰书降爵一级,并要求杰书立即开始向福建进攻。康熙十四年底,杰书会同贝子傅喇塔率八万清兵围攻温州,曾养性和温州总兵祖宏勋力拒之,又激战四个月不见分晓。而衢州方面李之芳的浙江绿营也无法取胜马九玉,清廷屡屡指责他们作战不力。正在这时吴三桂要求耿精忠合谋广东,耿指使潮州总兵刘进忠与台湾郑经合力进攻广东,而耿精忠再次出兵江西,占领广信、建昌等地,以阻止江西清兵增援广东。
浙江总督李之芳见衢州耿军被调走不少,马九玉兵力不足,同时耿军进攻广东,浙江耿军少了后援,逐建议杰书合兵共图衢州。杰书附议,逐与傅喇塔舍了温州,与李之芳共同督兵十一万围攻衢州。这时马九玉率兵三万守住衢州要地九龙山,另派万人守粮道大溪滩。李之芳三人见此情形,逐到前方细细查看,看到耿军咽喉乃使粮道,心生一计,这就与杰书、傅喇塔如此这般的商议了一番,三人这就各自行事。由贝子傅喇塔率精骑两万偷袭大溪滩,大溪滩耿军迎战之。傅喇塔的满洲精骑已经过年余征战,凶悍秉性渐渐恢复,加上这时与耿军作战,士气、装备都已占了上风。耿军营里竟让满洲铁骑一击而破,那健马在耿军人群中冲撞起来,钢刀四下翻飞着十分凶猛,耿军伤亡惨重,眼看大溪滩危矣!
这里马九玉听说粮道被劫,忙领兵下山去救,不想半路上被杰书、李之芳率部杀出。马九玉知道大溪滩重要,可不知道清军就是要半路围杀他,他还硬撑着要应敌。渐渐的清军四围上来,耿军主力被包围。两军对垒,双方都是精锐部队,又都是数年的对手,仇人想见分外眼红。各自也都使出浑身解数:这边刀劈斧砍,那边剑回枪刺;到处是皮开肉绽,望眼处臂断腿折;天空中烟尘飞舞,炮响起四肢横飞;漫天季喊杀震天,耳听起鬼哭狼嚎。这几万人战在一起的场面实在是巍巍壮观。终究清兵人数占优,加上火力强大的火炮,将那耿军渐渐围堵起来箭射炮轰,耿军伤亡巨大。到最后清兵越来越多,耿兵越来越少。马九玉见势不妙,只得丢了衢州,带领亲信杀出重围向福建仓皇逃跑。当马久玉回到福建时,点起跟着的手下只剩下数十人了。九龙山一战耿军被歼的就达到三万,耿精忠的精锐部队在此仗中被消灭了大半,这一仗也是东南战场的转折点。
大胜后,杰书立即向朝廷报捷。康熙大喜过望,前方将士各有嘉奖,又命李之芳前去攻打温州,杰书去攻仙霞关。这时西线耿军已被消灭殆尽,杰书开始向福建进发。恰又闻陕西王辅臣投降清军并官复原职,耿军众人开始各打主意。先是李之芳军中一个谋士说与白显忠的手下相熟,愿意到他军中劝其投降。他到了耿军中见到白显忠说明了来意,白显忠两次进入江西都被打的大败而归,知道清军大炮厉害,加上马九玉大败,王辅臣投降等事件的影响,白显忠也就顺势降了清廷。过后白显忠又去说服曾养性,曾养性也是无可奈何的投降了。这样浙江全境叛乱被平息。
而这时的耿精忠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前方战败的消息不断传过来,由于衢州、温州的耿军相继被消灭,实际上耿精忠已经没有多少兵力来保卫福建了。仙霞关守将见杰书势大,降了就可保命,逐率部下出关投降。仙霞关被清军顺利拿下,清军进入福建已经没有任何障碍,福建全境都已成了无主之地,那福州城里更是乱做一团。而这时漳州的郑经又借机占了兴化,至此郑军已占了福建漳州、岩州、泉州、汀州、延平等七郡。而耿精忠却面临着朝廷大军和郑经军的夹击,势力日蹩,他已没了退路。康熙十五年九月,耿精忠在无可奈何之中,向清廷乞降。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恶行,也是要出一口怨气,耿精忠在投降前秘密将前福建总督范乘谟杀死。清廷招安了耿精忠,立即复其官职,命他会同康亲王杰书共同围剿郑经。
※※※※※※※※※
自从吴三桂反清以来,尚之信的心情就时好时坏。原来与吴三桂约好共同起事,可事到临头尚之信又畏缩不行,致使吴三桂多次来信指责,并威逼利诱,多方诱导,尚之信都置之不理。尚之信在广东又受到多方掣肘,先是吴三桂来使诱招尚之信,可父亲尚可喜却将来使拘禁,并将吴三桂的檄文上呈朝廷,使尚之信有些无可奈何。这里父亲一心一意的效忠朝廷,可尚之信的手下却鼓噪不安,纷纷要效仿吴三桂,尚之信有些左右为难。潮州总兵刘进忠首先发难,反叛满清。尚可喜命儿子尚之孝率兵前去平叛,尚之信协助之。朝廷授尚可喜为招讨大将军、加封为辅德亲王,尚之孝为平南将军,尚之信为靖寇将军协同作战。刘进忠会同福建的郑经共御之,一时双方激战无果。
康熙十三年,孙延龄杀了广西巡抚后归顺吴三桂。而吴三桂在湖南、湖北、江西取得一定的优势后,曾有过多方打算:想突破长江会同陕甘王辅臣,可大将军勒尔锦死守荆襄,使吴军想过长江竟是不能;想打通江西、浙江,会同耿精忠合取江南,但清廷派了三个亲王大将军岳乐、喇布、杰书合守江西、浙江,吴军一时也是无机可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