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敌我难辩(1/2)
丁勉问表哥;“大哥,你在朝中多时,你觉得这满清朝廷可好?”
陈皓然知道利害,就把自己的想法谈了:“朝廷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等级森严,满人为国之上等人,对汉人也有些欺辱杀戮之事;对我汉人之精深哲理和文章韬略甚是惧怕,百般予以压制。只是眼下满人究竟zhan有大统之位,名正言顺,何况今上乃开明之君,国运昌盛有望,故而依归正统也是常理。”
丁勉知道表哥忠君思想一时难消,他换了个角度说:“不知大哥对当今时局有何看法?”
陈皓然道:“当今时局看似平静,实则暗地里各方你争我斗,看是要有大的动荡。吴三桂祸心昭彰,久则必要兴风作浪。”
丁勉问:“吴三桂真要作乱,那谁会取得最后胜利呢?”
陈皓然道:“依现在情形很是难讲,吴三桂虽有负前明,但终是汉人一脉,故而民心一项不在朝廷,但吴三桂乃反复小人,要取得世人拥戴也是妄想。究竟比之国力,朝廷还是更胜一筹。只是战事一起,局势难料,故尔眼下实难讲那一方会占得上风。”
丁勉道:“大哥,这种情形我们应当如何处之?”
陈皓然知道丁勉是在探听自己的意愿,就说:“从根上讲应谁也不帮,但即已置身其中总要有所选择,说来也只有向着朝廷才好一些。”
丁勉道:“向着康熙?我一想起表姐,一想起我的父母,一想起千万汉人受满人欺压,要我向着他们是万万不能的。再说大哥你也知道京里情形,汉人为何要比他满人低了一等?为何满人可以随意欺压百姓,荼毒汉人?难道他们真是高人一等人种吗?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决心和他们斗,因为有血性的汉人都被他们杀光了。舅舅、陈伯父、我师傅都说过当年拼杀的情形,十门九空,血流成河,所以康熙知道民心不在,一直倡导满汉一体,但实际上处处排挤汉人,骨子里还是怕汉人起来造他的反。现如今我们的家业大了,不免有许多人眼热,加之在京师我与康熙又有了龃龉,不知那日他动起手来,我等不就只有任由他屠戮。我想不若我们出了京城,趁乱而行,做大基业,他日真是乱起,我们视情形而动,这样总比在京城里任人宰割的强。”
陈皓然问道:“你只想做大基业,你可想过它的后果吗?你这些想法我爹知道吗?若让朝廷知道了他们该如何是好?”
丁勉道:“这些都是在京里和舅舅商量好的,我出京城是失踪了,这里我又没有公开露面,想来京城里舅舅他们还是安全的。等朝廷和吴三桂真打起来了,再想法子将他们接出来。大哥,我也是思想再三才与你说这些事情的,我的打算你可能已能想到一些,基业做大了,后日行事自然方便许多。大哥,你若是愿意我们就一起干,你若不愿意,你就还当好你的知府就行了,过些时间再让舅舅把你换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就是了。”
陈皓然道:“表弟,我实已看出你可能有些别的想法,在京城里我也看不上满人欺压汉人,因为雯芳的过世我也很伤心。可眼下时局动荡,无论做何事都应谨慎才好,许多事情不同于做买卖,亏了可以重来。看看满人的根基日见雄厚,反抗朝廷,谈何容易?这事尚需从长计议才是。”
丁勉听了他这话心中觉得表哥看来一时还难以说服,心中感到这些所谓的知识阶层和社会精英看来还是懦弱一些,他们中多数人还食古不化,只认正统那一根筋,要一下让他们转变也确实不容易。不过历来改朝换代的根本还是广大的百姓,这些士林儒生只能当成可争取的同盟军,他们不会成为革命的根基。他本来与表哥接触就不多,只是觉得他也是个有心人,当初让舅舅派自己人到宁远来,不想竟把表哥派来了,看来舅舅心中对表哥还是放心的。所以丁勉觉得表哥的工作只能慢慢做了。
过了十几天,出一件使丁勉改变原来计划的事情。这天丁勉回到研究院,刚到大门处只见一个护矿队员对自己行礼道:“丁掌柜,有人再此等候多时了。”
进到门口接待室一看,只见高静娴在屋里坐着,见到丁勉显的有些激动,白净的脸上泛出些红色来,他惊奇的问;“高小姐,你怎么来了?”看她欲言又止的羞态,丁勉忙领她到自己住的小院里去了。
进到屋里,丁勉一副冷淡的样子对她道:“你咋又回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