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意外事件(1/2)
丁勉看了信不禁暗叫好险,原来这是原盐源县令黎圆山带的四川巡抚罗森给康熙的告密信。信中说四川布政使张德地勾结奸商,私自在盐源开铁矿,开煤矿,并和西南的反清势力勾结图谋不轨。张德地还把自己的儿子派到盐源做县令,好从中取利,特报请朝廷查办。原来这黎圆山就是靠巴结罗森才当上县令的,张德地让张秉强当盐源县令,顺势把原县令黎圆山调到一个条件比盐源好的多的县——冕宁,去当县令,这黎圆山开始觉得还挺高兴,也没感到什么不妥。可等听说当真发现了大铁矿,心里就有些妒忌,后来铁矿、煤矿,钢铁厂、炼焦厂一个接着一个建起来,越来越红火,盐源也成为附近百姓想往的地方,冕宁的百姓也争相往盐源跑,搞的黎圆山整天火冒三丈的,一气之下把事情告到了罗森那里。罗森一听认为是治罪于张德地的好机会,又怕正式公文让吴三桂知道后不妥,就私下里让黎圆山进京告状。谁知这黎圆山欺压百姓惯了,半路上又惹出是非,让乔金娘给除掉了。
看到这信丁勉心里不禁有些紧张,离京这大半年来,自己只顾开矿办厂,外面的局势变化竟是不甚清楚,看来要马上着手实施下一步计划了。他让人将乔金娘他们安置了,又和陈近南、方以智和袁宗弟集合在一起商议对策。说明情况后众人也都直呼惊险,后来还是陈近南说了:“如此说来。我们是要开始走下一步棋了。贤侄,看你是要就去会会吴三桂了。”
袁宗弟不知就里,忙问道:“去会吴三桂?那岂不是十分凶险。此事还是要三思才是。”
原来在京城里几个人已将到宁远的行事方案定了个大概,在来四川的路上陈近南和丁勉又仔细推敲了实施方案的方法步骤,制定出一些应急的措施。这些丁勉与方以智都谈过,他也觉得该去见见吴三桂了。所以这去见吴三桂也是计划好的,只是没有定何时见他,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看来是该去找这个“大伞”遮蔽了。四人中只有袁宗弟不知此事的底细,所以他才一时感到不妥。丁勉解释道;“前辈,这都是我们在京城里都想好的,这吴三桂定是要去见的,我这里还有他儿子的举荐信呢。想我一介商人,为他开铁矿、建药厂,他不会为难我的,眼下这局面有他罩着行事可是便宜多呢。”
四个人又商议了行动的方案,主要由丁勉出面打点应酬,陈近南、袁宗弟派人暗地保护着。最后定下丁勉走后由陈近南管着党务、政务和人员调配;方以智管着矿山、工厂、学校、科研和财务物质等事物;袁宗弟管着护矿队的组建和训练,开始行使保卫各单位的任务,军校的管理、教学,兵器的制造,制定防范措施,防范敌方探子刺探消息并开始建立监察机构,督察各项工作的进行。
最后当丁勉询问时袁宗弟将排船帮的情况细细说了,原来这排船帮是乔家祖上在一百年前组织大江上的穷苦船民、排工、纤夫成立的一个帮会。在前几十年的战乱中排船帮中不少人参加了抗清斗争,乔金娘的父亲、兄弟、丈夫都死于战火中,金娘侥幸逃过一劫。后来,战事渐渐平息,金娘记得祖上教诲又将排船帮恢复起来,他们不再与官府作对,只是在大江上共同讨生活。近年来川中与外界联系日增,排船帮也渐渐壮大起来,看看约有四、五千口人了,官府也是不想让他们坐大,所以就有些刁难起来,穷苦船民的日子也艰难的很。由于“夔门十三寨”紧靠着大江生活,原就与排船帮合契,近些年“夔门十三寨”在暗处,排船帮在明处,双方互为帮衬,船帮不时往山里送些粮秣、用具,山寨也合着做了些劫富济贫的活计,一时间双方好似一家无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