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身世(2/2)
丁勉施礼道:“伯父,您好,小侄丁勉有礼了。”陈近南?这人可太有名了,天地会的总舵主。舅舅怎么和他认识?这可是要杀头的。
陈近南道:“贤侄不必多礼,我看大家坐下说话吧。”
师傅说道:“勉儿,今日要你来,是要有事交代,看我时日无多,今后这“仁济堂”就由你来掌管了,这也是我们三人共同议定的。”
丁勉惊道:“师傅你怎么这样说?这是怎么回事儿?”
师傅说道:“勉儿,“仁济堂”是你舅舅和这位陈兄出资办的。当年我与你舅舅是世交,你舅舅由福建回京,力邀我到京城开了这“仁济堂”。现在看你已经成材,我们决定由你来接管“仁济堂”也是想让它在你手里更加兴盛,料想我们是不会看错人的。”
陈一炳接道:“是呀,勉儿,我是早想把这些告诉你,一直没找到好时机。实际上这里面也有你丁家一份呢,当年我在福建为官,正值战乱,百姓涂炭,血流成河,真是我汉民族之大祸呀,如若不是这位陈兄极力维护,舅舅我也不会有今天了。只是你的身世也是悲惨,那时你们丁家也是浙江望族,你爹刚与你娘成亲,就因为“明史”一案被收监斩首。你娘费尽千辛才到我那里,生下你后就撒手去了。后来还是这位陈兄又到浙江把你丁家后事了啦。想这十几年来我是提心吊胆的,近来看你事业做的大,说着这又和皇帝攀上了,你可千万当心呐,一旦有人翻起前帐,我们都有大祸了。我想你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人前人后少些张扬才好。”
丁勉听到此言惊的是目瞪口呆,嘴里喃喃道:“这都是真的吗?我的爹娘是这样死的?”
陈近南道:“贤侄,现在告诉你这些是让你提防些官府。你还小,其他的事情还要从长计议,切不可在人前露出恨意。做好医院、商场也是为百姓造福,也为将来若是有些事情做了准备。”
丁勉清一清心神,说道:“舅舅、师傅、伯父。我知道此中利害,我会做好自己的事情的。”丁勉对这个时代的爹娘倒没那么多亲情,只是对舅舅描述杀人的情形所震惊,也对舅舅他们流露出的对满人的愤慨而吃惊。原来这时满汉的民族矛盾是渗到骨子里的,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化解的。
自此丁勉慢慢的有些关心起时政来了,不过只是在舅舅面前才表露出来。他通过舅舅了解到全国各种政治势力甚至一些小的造反势力的活动情况。他利用到工部衙门的机会掌握了清朝的科技发展水平,并把一些主要的技术都记下来。在工部衙门里,他只是在农业、商业发展上提提建议,其他方面就没有了。他总结了清朝的科技发展特点:从上到下都不重视,科研人员少,科研水平落后。工部里官员们也是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往上爬,有几个想做些研究工作的也遭排挤。基础研究少,主要都集中在研究枪炮、火yao等战争用品上,科研的原动力不足。,又等了几个月,见朝廷在科研方面一直没改观,丁勉觉得自己给康熙的建议他还是没有采纳。想想也是,你不做,老子做,等我超过了你,你哭都来不及了。他把工部实验场里的有用的资料抄了个净,有些实验用品他还留作己用,使他自己的实验场里实验水平又有了进步。
师傅终究没有熬过夏天。安排了师傅的后事以后,丁勉和两个师兄又各自做了分工,两位师兄分管医院和药铺,丁勉管百货商场和实验工作,有大事几个人协商解决。二师兄叶天士又拜城里法华寺的行远大师为师,据说这位行远大师医术高超,普救众生,在百姓中威望很高。叶师兄每天上午去法华寺学艺,下午回来在药铺诊治病人。
因为查无实据,张德地在被罢官六年后又官复原职了,临走时他还让丁勉再想想仕途一道。丁勉说自己无意仕途是不会变的。丁勉对张德地说道;“张大人,您此去定有不少艰辛,您可一定要保重,凡事都不用过度,眼下的时局还是以守中庸之道为好。我这里也想把百货业向全国推广,可能四川就是目标之一。”
张德地是看着丁勉一点点把百货商场搞起来的,原来还总认为这无非是商人逐利的一种方式,后来看丁勉越做越大,竟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才觉的丁勉这事情做的太高明了。他仔细回想一下和丁勉交往的经历,开始丁勉说的一些话、做的一些事自己不大懂或是看不起,后来做成之后竟是样样令人称奇,钱赚的多不说,市面上为之震动,王公贵族、部衙官员都趋之若骛,就连太皇太后、皇上、皇太后都为之所动。再回想他当时说开商场可以济市疏通、引导消费,进而促进农、工、商发展时自己还有些不理解,现在看这些话都是有深意的,这办商场确是带来了百业兴旺。这位少爷一定是受过高人或是神仙指点才会有此才思。现在听到丁勉要把百货商场开到四川去,他马上拉住这位财神爷的手道:“贤侄,这话可是你说的啊!你定是要去的!不若这样吧,你就随我去四川好了,事情办好了你再回来如何?”
丁勉笑道:“张大人,哪有那么快可以去做的,我这只是一个打算,成行怕还要数月方可。”
张德地道:“还要数月?不成!太慢了。这样吧,贤侄你先准备着,过几天你派一个得力的人随我去了,我们在那边先做起来,待你这里安排停当了再去指挥如何?银两方面少些也行,我到那里再去筹措。”
丁勉想想也是,他现在是一省巡抚,事好办多了。就像这京城里有康熙撑腰,事情都办的顺风顺水的。丁勉道:“好吧,我这就去准备,过几日再说。”丁勉想着真该实施向外州府发展的计划了。
过了几天,丁勉让管家李立带了二十万两的银票跟着张德地去四川了,临走前丁勉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处理方法写在纸上让他带着,他让李立根据实际情况参考自己的意见和张大人协商解决,到了四川要先把各方面的关系先打理了再干。
吴六奇也要到广东去任提督了,临走时他到丁勉这里来告别,他反复叮嘱丁勉有时间到广东来玩。丁勉突然想到《鹿鼎记》里吴六奇是在广东被人杀了,他就对吴六奇反复说要他注意安全,不要与同僚有争执,如遇有危险,无论如何不要认命,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救自己。吴六奇听的一头雾水。丁勉最后说道:“将军,仕途凶险,哪天将军厌倦了,可来我这商场一显身手。”吴六奇越发不明白,想这丁公子赚钱赚糊涂了,怎么竟是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话,也不好多言,自告辞离去。
注:清代极不重视工商业,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农抑商政策。雍正曾说过:“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若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之,则制物壅滞而价贱,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由于统治者囿于传统、故步自封、妄自尊大,所以清朝的工商业始终发展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