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传说中的归安寺(1/2)
在对归安县现有的所有佛教寺院、遗址和资源进行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方凌也学着陈林森,写满了一大本笔记。
办公室里有关领导位置变动的猜测,他大概都知道。但是从不参与。他知道自己刚来,根本没有机会,而且他也知道,任何领导都不会喜欢自己下属任意妄猜自己的去留。
所以,方凌的现阶段主要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通过陈林森的笔记,他知道全县目前记录在案、有僧人住持的寺院一共有四座,分别是这县郊的半山寺,谷山乡的谷山寺,莲花山上的莲花寺、白云庵。莲花山是一座横穿海安市西南边境的山脉,因山峰形似莲花而得名。
半山寺是其中最出名的,因为离县城近,香火也旺,最近还由于佛塔舍利的出土而名声大噪,网上有许多关于它的图片和文字记录。其他三座寺院,只有简单的图片的文字描述。
而据一些资料说,在县里一些偏僻的地方,也存在着些寺院或寺院遗址,有的历史非常久远。而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一座大寺,归安寺的遗址,据说也在莲花山上,至今却杳无所踪。而归安寺的历史,比起半山寺更为长久出名,归安县也因之而得名。
据说,归元寺莫名其妙的消失至今仍是归安县的一个谜,每年也有一些感兴趣的人前来这里,想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却总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回。年复一年,这事也就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了。人们都认为,归安寺要么毁于民国时期的战乱,要么毁于十年浩劫时期的灭佛灭法、破四旧运动了。
方凌有一个想法,他想做一份全面的归安县佛教资源现状的考察报告。
归安县作为历史上的佛教文化兴盛之地,历史上或者有着太多的jīng彩,但现在却已经没落,没落得极其突然。从慧觉大师金佛塔和舍利的出土,方凌觉得,这些历史的jīng彩,或者就在地底下某处掩埋,不为人所知。
而要了解和发掘这些东西,仅靠网上和杂志的一些零碎的报道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去研究。
“主任,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方凌给陈林森打电话,“我想亲身去研究一下整个县的佛教文化资源。我觉得,只有亲身去看一下,才有发言权。”
陈林森同意了,“小方,这个想法不错,县里有意把我们这个办公室从负责一个半山寺事务改为负责整个县里的佛教文化事务,你的这个想法与县里面的意思不谋而合。我支持!我虽然也去过几个寺院了解了一下,但事务太多,根本是只能看一下!了解不深!他们几个又不愿意干!又怕风雨又怕rì头又怕爬山!”
“谢谢主任支持!”方凌对于陈林森的赏识还是挺感激的。
陈林森也挺高兴,他没有看错,方凌不但佛缘深厚,还真是个肯干事的人。说:“我家门口停着我以前用的一辆旧摩车,你不嫌弃就先用着吧。车xìng能很不错,就是看上去破烂了些。”
方凌正愁这交通的问题,县里的道路之坎坷自己是亲身经过的。除半山寺外,其他寺院等地都比较远。这陈林森怎么好像都能猜透自己的心意似的。
“我妈一直在家念佛静养,去到的时候,向她拿钥匙就行。”陈林森报了自己家的地址,然后就挂了电话。
陈林森家没有在县城中心,而是在云尾乡的陈家峪,距离半山寺约有十五公里。方凌转了两趟车,又走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门。
陈家是个普通的农户家的样子,陈母七十来岁,看上去jīng神不错,慈眉善目的样子。她听陈林森在电话里说过方凌的事,见方凌到来,欢喜得不得了。
“小伙子,你就是那个报纸上说的那个!阿弥陀佛!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啊!”陈母手里攥着佛珠,高兴得双手发抖。又拉着方凌絮絮叨叨说了一堆的话,甚至还请教了他几个佛学上的问题。
“小伙子,你不知道,我一直担心我们家林森,他当官了,我高兴,我想他有更大的权力为百姓多干点事。可我又担心,他权力大了会做些违背良心的事。现在有百姓说,归安县zhèng fǔ里面风气不好,不知道他受没受影响。我可不要他做贪官,做贪官是要受报应,下地狱的。”陈母说。
方凌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她,“阿姨,你放心,陈局长是一个好官。”
陈母说:“你帮我告诉他,一定要做个好官啊,我信了六十年的佛,没多长时间就去见佛祖了,他可别拖累得佛祖不愿见我。”
这老太太真可爱。方凌想着,只得笑笑:“阿姨,你放心,有你这一片心,你和陈局长,都会有福报的。”忽然想起那归安寺的传说来,随口问道,“阿姨,你知道那个,那个归安寺的传说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