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七十年代穿二代 > 第84章 好奇宝宝

第84章 好奇宝宝(1/2)

目录
好书推荐: 有幸遇见你 重生当学神,又又又考第一了! 穿成极品他闺女 动物园聊天群 悔不该拒这门婚 嫁给病弱前元帅 小温暖 爱妃她扶不上墙 全世界他最闪耀! 我对你一见钟情

“这是我们学校的马老师。”姚志华给江满介绍了一下, “马老师,这是我媳妇江满, 这个店是她开的。”

他看看苹果脸马秋汝,“原来这是你女儿啊, 可真好, 跟我女儿一个班,以后可以一起玩了。”

“原来是你们家开的。”马长林说, “中午我女儿回去还说呢,说他们班有个面包屋家的小朋友, 一直跟我叽叽喳喳的,说她可漂亮可漂亮了,她家里面包可好吃可好吃了。我爱人还买了月饼回去,的确好吃。”

“您要说好吃,那肯定真好吃。”姚志华笑。

两人寒暄几句,马长林便哎了一声“志华,你现在不送孩子去幼儿园”

“还早呢,还得半个多小时上课。”姚志华说。

“那”马长林犹豫了一下, “你看我整天忙,也不太清楚时间,她妈妈临时有事,让我给送来, 得亏这小孩先跑你们家来玩了, 不然我送过去还没人管呀。”

姚志华一听, 便笑道“马老师你要是有事忙, 就把你女儿留在这儿玩好了,到时间了我一起送去。”

“那行,那就拜托你了,我还真有事儿。”马长林喊了一声,“小汝,你在这儿听话啊,我先走了。”

马秋汝只顾着跟畅畅玩,俩小姑娘在桌子上搭积木,头也不抬答应了一声。

“这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马长林对江满点头笑笑,便匆匆走了。

江满在一边看着,俩小姑娘玩起来还挺有趣。畅畅跟着爸妈到处跑,搬来搬去的,离开老家以后,在大人的影响下便习惯了说普通话。而马秋汝呢,沪城口音的普通话夹杂着沪城方言,时不时冒出来一句,俩小孩居然交流无障碍,各说各的,各人居然也都能听懂对方。

说实话,沪城这地方的方言,说得快了江满都听不太懂,碰上只说方言的顾客,只好连估带猜的。可能是小朋友说话慢,又都是短句为主,畅畅倒学得挺快。

“这小孩是当地人她爸爸是你们学校老师啊”见两个小孩玩得入迷,她小声问姚志华。

“她妈妈好像是沪城当地人,马长林自称是祖籍东北的杭城人。”姚志华说,马长林是他们学校的老师,不过没教过姚志华的,认识,算不上多熟悉。

“这个人有点恃才傲物,不过也的确有几分才华,特别推崇五四文学。”

“这小孩挺活泼的,跟我们畅畅也玩得来。”江满道。

玩了会儿,姚志华回学校,江满就把两个小姑娘一起送去幼儿园。回来路上经过卤味店,进去买了根香肠,剁成细细的香肠末,准备试验武大郎烧饼。

饼子烤好,刷上酱料,看着时间到了便去接畅畅,经过老张师傅的小吃店顺便说一声,请他晚上再给烧个萝卜粉丝汤。

江满每次去接畅畅,动作快的话来回五六分钟,她索性也不锁门,只把柜台收钱的抽屉锁上。碰巧这之间有顾客进来的话,很快她也就该回来了。

畅畅接回来,一进门嗅嗅鼻子“哇,妈妈,什么香香的味道”

店里一个顾客看着她笑道“这小朋友是你女儿呀,好可爱,这屋里全都是香香的味道呀。

小姑娘认真脸“不对,今天有一个不一样的香味道。”

馋猫鼻子尖,等顾客走了,江满去里间把烤箱里的饼拿出来,看看卖相一般,吃起来味道还不错。图个清爽,她创造性改良了一下,随手切了些黄瓜丝夹进去,中间一折,包上包月饼的油纸,递给小姑娘。

畅畅拿在手里先看了看“妈妈,这就是你说的五个啷烧饼”

江满自己也拿了一块,娘儿俩一边吃,一边江满跟小姑娘纠正了一下“五个啷”,说是古代一个个子很矮的人,叫武大郎,他还有个弟弟叫武二郎,是个大个子。

畅畅听完,嘟嘟脸有点小困惑,歪着脑袋问“为什么他个子矮矮的,他弟弟高高的”

江满想了想,老实回答“不知道,可能他小时候不好好吃饭,长得就矮。”

畅畅“是不是跟白雪公主家的小矮人一样”

江满“差不多吧,都是小矮人。”咬了一口烧饼,“哎,闺女,以后叫你爸爸给你讲睡前故事,我有些都记得不清,他讲得应该比我靠谱。”

小姑娘对这个改造版的武大郎烧饼十分捧场,吃光了一整块,等姚志华来吃晚饭,小姑娘又喝了半碗汤。

姚志华吃着“江氏改良版武大郎烧饼”,便打趣媳妇花招多,什么武大郎烧饼呀,不就是馅饼把馅儿放在外面了吗。

“不过还挺好吃。”姚志华说。这个饼配上萝卜粉丝汤,三口人一顿晚饭吃得很饱。

“那当然,不好吃谁还做呀。”江满自我陶醉了一下,“我问过了,友谊商店有卖芝士奶酪的,明天晚上咱们试试披萨。”

终究没能坚持到中秋节后,面包店开业的第七天,江满在店门口贴了张招工广告。

不能等到中秋节后了,就算中秋节后不那么忙了,她整个人一直在店里,时间全占用着不说,一家人午饭、晚饭真成了问题。

下馆子是好,可天天吃就吃不消了,午饭固定下馆子,晚饭花式凑合,多花钱还吃不好。连吃三天就开始想念自家做的饭菜了,还是自己做的更合口味。

长期下去肯定不行。

面包店的店面本来就不大,要是再弄来锅碗瓢盆做饭,放不下不说,也不合适,想想看,烤面包的奶油香气里混合着辣椒油和红烧肉的味道

招工。

招工广告写着,招女工,三十岁以下,有烘焙经验者优先,江满自己琢磨,年纪再大些她就不好意思使唤了。

贴出去当天上午,就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来应聘,怯生生进来了,两手抓着布袋子问“姐姐,没有工作经验,要吗”

江满正在给顾客结账,闻言便指着旁边的小桌子,叫她先等等。

结果这姑娘就抓着布袋子,怯怯地站在柜台旁边等。等顾客走了,江满倒了两杯水,招呼她坐下来聊了几句。

这姑娘自己说姓吴,叫吴小青,十八岁,小学文化,是奔着亲戚来的。亲戚在沪城做保姆,有熟悉的人家要请保姆,便介绍了她来,结果要请人的那家主人见了她以后,不知啥原因就说不要了。

江满看着她,要是这姑娘没撒谎,她大约猜到原因了,这姑娘一张秀气气的瓜子脸,杏仁眼,身段水葱似的,长得实在挺漂亮。

“我大老远从老家乡下来的,来回光路费也不少钱呢,不想就这么回去了。”

“我这里不管吃,不过自家的店,你要是吃面包、月饼啥的你随便,想吃别的你就得自己出去买吃的,这条街很多卖饭食的。”江满看着她问,“那你现在住哪儿”

那姑娘摇摇头“没地方住。来了几天跟我那个亲戚挤,本来她安排我回去了的。”

江满为难了一下,她招工告示都写了,不管吃不管住。

“姐姐,我,我可以晚上在店里,天这么热我打个地铺,有张席子就行,正好还能帮您看店呢,我再慢慢想办法。”

吴小青娘可怜巴巴地看着江满,“姐姐,我老家那么远,一来一回坐车花钱,好容易来了没挣到钱,回去跟爹娘也不好交代。”

江满叹气“那要不你就先试试”

就让她留下了,说好了试用期半个月,半个月工资二十块钱,之后再协商。

刚来肯定也没法叫她烤面包,江满就让她打杂、打下手,招呼顾客。这边说好,那边吴小青就跟着她进了里边操作间,按她的指点把月饼馅料分成一个个小球,包上江满做好的面皮,磨具里压一压。

本来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这姑娘看着干活还算利索。

江满中午接了畅畅放学,就回家做午饭了,让吴小青留在店里顾店。

时隔七八天,三口人终于又吃到了自家做的午饭,白米饭、炒莲藕、炖了个花鲢鱼头,加点儿豆腐进去跟鱼头一起炖,也不用专门再烧汤了。

“还是自家饭吃得滋润。”吃饱了,姚志华摸着肚子感慨。

“还是妈妈做饭好吃。”畅畅也摸着肚子感慨。

江满翻了个白眼“那感情是,别人做的东西都好吃。”

爷儿俩互相看了看对方,畅畅从小椅子上滑下来,笑嘻嘻把自己的小饭碗送到厨房水盆里去了。

“我洗碗。”姚志华笑嘻嘻爬起来,把其他的碗和盘子一起端走了。

然后厨房里就传来哗哗的水声和爷儿俩嬉闹的笑声。

“爸爸,妈妈店里来了个很好看的姐姐。”

“噢,真哒,有我们畅畅好看吗”

“嗯”小姑娘想了想,“她也好看。”

江满噗嗤一笑,走到厨房靠在门口说“畅畅,你不能叫姐姐,你得叫小吴阿姨。”

家庭人口简单,小姑娘貌似有一点点分不清辈分,漂亮的姐姐是小吴阿姨,有问题吗

“真挺漂亮的,放在咱们店里都养眼。”江满跟姚志华闲聊,“深山出俊鸟,不信你明天去看看,长得跟林妹妹似的。”

姚志华嘁了一声“你呀,得亏不是个男的。”

看看拿着小花碗玩水的闺女,话题没敢再继续,小姑娘现在学习能力超强,偏偏还啥都不太懂。

结果这个吴小青总共在江满店里干了七天,就跟江满说要走了。

江满寻思了一下,这七天,双方也没哪儿不愉快啊,吴小青每天三顿饭,大概能有至少两顿在店里吃面包,晚上就在店里打地铺,偶尔出去吃碗面、买个包子。她看这姑娘初来乍到,总是怯怯的,说实话还挺照顾她。

于是江满就说“你干了七天,咱说好了试用期半个月,我呢也不说别的了,说好这半个月工资二十块,我给你十块。”

吴小青两手抓着来时的布袋子,怯生生低头不吭声,江满就问她,是打算回老家去了,还是有别的工作了

“姐姐,你别生气,我也知道这样不太好。”吴小青嚅嚅说道,“我,我去芳菲美发厅了,就在前边那条大街不远,他们管吃管住,一个月工资答应给我六十块呢,我寻思,也能学个手艺。”

江满一听,沉默了一下问“你去他们那里看过了吧,女学徒工都是干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