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天下 > 南朝奇人陆法和(上)

南朝奇人陆法和(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莽荒纪 心理专家 末世发展 吸血鬼之作弊进化 李特传奇 灌篮之我是藤真健司 最强沸腾 全能大明星 超级外星原矿空间 仙壶农庄

序:寿王寺

百里洲是长江中游的一个江心岛,在后世湖北枝江附近。时当梁武帝在位,南朝大崇佛法。这日岛上工匠群集,夯地、打桩、凿石、锯木,忙得不可开交。精心平整过的土地上,一座寺庙已初见规模。

一些木匠运来一批巨大的木材,正规划着起梁,有个管事匆匆跑来,对他们大喊道:“锯短,将梁柱锯短。不许高过这个尺寸。”

他抢过一个匠师的笔来,在地下一根木材上划了个记号。众工匠一看之下,无不惊讶道:“截得这么短,不成样子啊。那大殿还能有什么气派?”

管事不屑道:“你们懂个屁。这是陆大师的吩咐。陆大师神通广大,前知一千年,后知五百年。这么做,当然是有深意的。反正你们照做就是。记住切不可自作主张,否则是要坏了大事的!”

管事一说完就匆匆离去。众工匠一边摇头表示不懂,一边还是恭谨的按指示照做。毕竟这是陆大师的指示,陆大师那可不是一般人,他说的话是肯定不会有错的。

忙乱的人丛中,有个士人模样的青年男子正饶有兴味的东走西看。刚才这一幕落在他的眼里,他也不免疑惑。他走出工地,来到岛上另一头的一座茅庵。在门前大声通名道:“弟子南郡朱元英求见。”

很快有个十多岁的少女跑了出来,替他开了柴门。此女身着僧服,头上却留着长发。朱元英知道她是荆山居士陆法和的侍姬越姥,于是含笑打了招呼。

进到里面,同样僧服长发的陆法和正倚窗写字。等他写完,朱元英上前一看,见是“寿王寺”三个遒劲潇洒的篆字。

朱元英与他见了礼,便询问起为何将梁柱截短。陆法和轻叹道:“四十年后佛法要遭劫难,我选择在百里洲建寺,以及将梁柱截短,都是为保全佛刹起见。如果你活得够长,是会看到那一天的。”

这番话令朱元英大为惊异。但他深知陆法和是一代高人,并非妖言惑众的术士,对此只能存疑,且待日后验证。他又问道:“大师为何将此寺命名为‘寿王寺’?”

陆法和微笑道:“我已经活得够长,看尽了人世沧桑。只希望在位的君王能济世安民,令我国民多福多寿。寺名即取其意。”

这番解释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朱元英总觉得不太自然。他直观的觉得,其中蕴含的,与其说是对南朝君主的寄望,还不如说是陆法和对自己的一种期许。身为陆法和的弟子和敬慕者,朱元英并不怀疑陆法和兼善天下的胸怀。可是他有没有这种取而代之的能力呢?朱元英不由思绪流转,回想起其人的传奇身世。

一,身世

本地的长老们说,他们从小就认识陆法和。其人常在西起百里洲,东至八叠山(在今蕲春县)一带出没。他的容貌经常有微细变化,忽老忽小,予人神秘莫测之感。他自称荆山居士,常常身着僧服,行为也严守苦行僧的戒律。朱元英观察多年,发现陆法和虽然没有出家,但持戒之严还超过多数僧人。

打听他的出身来历,却一无所得。连名字都是他自己说的。有好事者说他来自嵩山,游历足迹遍及天下。这倒解释了他的某些神奇之处。因为嵩山是名山、仙山。传说中常有神仙出没。连天竺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土,最后也选择此山栖居。而游历多则见识广。所以他能替乡民诊病疗伤、指点休咎并不奇怪。最令朱元英感觉其人高深莫测的,是不久之前的一件事。

那时陆法和还住在汶阳郡高安县(今湖北远安)的紫石山。某一天突然离山南下。这一举动毫无征兆,弄得大家莫名其妙。但没过几天,蛮人(长江中游一带有许多少数民族,朝廷称之为蛮,如南郡蛮、武陵蛮等)头领文道期率众造反。这次造反声势很大,名将王僧辩连吃败仗。后来加派了淳于量前去,两人联手才把暴乱平定。紫石山附近被战火摧残无余。这个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陆大师早已预见到暴乱的发生。真是神奇无比。

联想到这一切,朱元英既有些担忧,又充满期待。自从发生五胡乱华的大悲剧,北方被胡人占据,华夏的百姓已经苦得太久。两百多年间,英雄名士代不乏人,却始终不能打过黄河以北,解放在胡人铁蹄下苦苦挣扎的华夏遗民。如今的梁朝号称承平,但自梁帝萧衍以下,那些王公重臣实在不能给他以希望。朱元英与陆法和相处日久,深深服膺于对方的慈悲与见识。假如陆大师真能应时而起,未必就不是华夏生民之福。

二:预言

梁武帝中大同二年(西元五四七年)二月十三,东魏重臣侯景向梁朝递交降表,声称要将其十三州地盘献给萧衍。还表示如梁朝支持,将领衔北伐灭掉东魏。消息传到荆州,朱元英乐颠颠的跑去告诉陆法和。哪知陆法和一听就说:“好好准备,咱们打侯景去。”

朱元英象被当头泼了冷水,他不服气的问道:“侯景背叛东魏归降我大梁,这是一件大好事啊。大师您却说要去打他。这是怎么说的?”

陆法和也不多解释,只是微笑答道:“相信我,没错的!”

朱元英想再追问,陆法和却已盘膝打坐,对外界一切不再闻问。朱元英只得带着满腔疑问退出。

本来他来报告此事,是想借此讨教天下形势的发展。此时北朝分裂为东西魏,实力大大衰减。虽说梁朝君臣无心进取,但如今侯景这么一降,黄河以南不战而入梁朝疆域。如若适时进取,一举击垮东魏,则困守关中的西魏已不足为虑。天下一统,洗雪民族百年耻辱的良机似已在望。然而陆法和却似完全不看好如此前景,而且预言侯景将反。那岂不是好事反成祸事?

朱元英心中充满不安。他当即来到江边,解下一只小船驶向北岸。所谓南船北马。在这南北朝时期,北方士人多会骑马,南方士人多会驾船。朱元英急着赶回荆州首府江陵城。这座城是长江中游的重镇,消息极为灵通。身为大族子弟,朱元英自有他的消息渠道。侯景归降是一件大事,一有消息,朝廷的邸报就会传抄过来。

三,时代

此时寿王寺早已建成。陆法和在阁楼上目送朱元英离开,不由微微一笑。笑容中既有自信,又充满一种无边的寂寞。他出身寒门,完全凭自己的智慧和奋斗,一步步达到今天的成功。如今他名满天下,弟子万千,财富山积,救助了无数平民。不论是从个人奋斗的角度,还是实践理想的角度,都是一个成功者。可是要再进一步,济世安民,成就千秋伟业,那还需要一个时机,一个推动。侯景归降,或许就是他期待已久的变数。

——时无英雄,遂使中原陆沉。所谓中兴名士,王、谢之辈何尝真能济世!

仰望北方辽阔的天空,陆法和从心底发出一声嘶喊。两百多年前,晋朝内乱,汉人政权极大削弱,迁居塞内的胡人趁势而起,建立一个个血腥残暴的胡人政权。

先是匈奴人的汉,然后是羯人的赵,鲜卑慕容氏的燕,氐人的秦,最后是鲜卑拓拔氏的北魏。这些政权暴起暴落,只留下满地尸骸供人凭吊。

每当想到这些往事,陆法和的心中就充满屈辱与不忿之感。以神州之大,人才之众,如何就会让那些还未开化的胡人成事?祖逖、桓温、谢玄、刘裕……英雄名将代不乏人,然而心志不一,矛盾重重,致使北伐无一成功。如今北朝内乱,梁武帝又是所谓一代圣主,不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反而上行下效,胡作非为,将内政外交搞得有如儿戏。

看来,也只能自己干了!

陆法和重重的吐了一口气,继续让思绪流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