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西门庆定鼎天下 > 第九章 所谓“历史之中的真实感”

第九章 所谓“历史之中的真实感”(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天蛇 女施主请留步 气杀八荒 冥迬殇 天才混蛋 魔兽之日光 最佳教练 重生之衙内人生 仙术 强剑

因为某个人曾经在序言里大言不惭地宣传“展现一种深处历史之中的真实感”,所以我们表现北宋一朝的历史真实感,自然不能只用几个模糊不清的人名来形容。

嗯……如果套用初高中教科书的标准说法: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统一全国大部,改变了晚唐五代以后藩镇割据局面;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各地设转运使,分设厢军禁军,聚天下财富、jīng兵于京师;地方官使用文人,州郡设通判以牵制,加强zhōng yāng集权;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社会矛盾激化,范仲淹庆历新政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昙花一现,王安石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也逐渐失败,最后灭亡于金国女真人之手。

抱歉,因为身边并没有一本历史教科书,所以这些都是自己记忆中的内容,虽然不一定准确,大致上也差不了太多。

这里面有许多是基本史实,大致上是准确,但有一些涉及到价值判断的地方,则有些让人不敢苟同。王安石变法是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这明显是受了某一位伟光正革命导师的影响,因为其说了“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所以史书上就要把他说成一个仅次于伟光正的人物,所以他的变法自然是好的,所以反对他变法自然而然不容怀疑都是些愚昧傻.比的保守派……这个思路,是红sè中国特有的治史观点,因为政治人物或者革命导师的某一句话就可以给历史下一个定论,类似的还有马大胡子的“人类社会五阶段论”以及毛万岁的“中国在明朝已经有资本主义萌芽”等等。

回到正题,王安石是一个改革家,但称之为伟大显然太过,我更习惯称之为“一个失败的有理想的国家主义者。”他的失败,不是因为司马光、苏轼、欧阳修、韩琦这些旧党是万恶的保守派反动派,而是因为他的变法本身就有必定会失败的理由。

不过,对于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总结的倒是很不错:“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和前世天朝改革的情况何其相似。人家已经在宽阔平稳的大桥上走得兴高采烈走得喜笑颜开,我们还依旧在河底下装模作样地摸石头。

骑在马上,半个多时辰就功夫就到了景德镇,在自己家的庄园里看了一番,其实根本没啥好看的,只是向这里的人们展示我这个年轻继承人的风采而已。

景德镇旁边有一座景阳冈,就是未来几年后武松打虎的地方。我既闻其名,自然是进去看了好一番,发现只是个几十里方圆的土岗而已,土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rì,一派荒野景象,就连穿越山脚的官道也没有什么人车来往,更没有那个三碗不过岗的酒铺。

失望之余,我就往景阳冈后边的景阳寨走去,还带了各sè礼物,准备去拜访寨子里的吴巡检。宋制,县里主要官员为知县(某些县称为县令,主管当地军政)、县丞(某些大县设置,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薄(管理全县的粮税、户籍)、县尉(每县二或一人,校阅弓手,掌治安捕盗之事)。

弓手就是衙役,也就是前文出现过的“牌军”,名字虽然像是弓箭手,但其实却类似近代的jǐng.察,听命于县尉,专掌巡逻、防止和捕捉盗贼,维护社会治安。本来是北宋初期为了抑制地方藩镇下军将的权力,在各县设置县尉,以弓手充当部属。

这时候负责地方治安的,往往巡检、县尉并称。县尉负责城镇内的治安,巡检负责乡村的治安。有一州一处巡检,有数县一巡检,有一县数巡检,但大多数都是一县一巡检。这种城乡分治的政策,一直维持到南宋末年。

西门庆家在景德镇的田地就在景阳寨下,自然需要和这位吴巡检打点好关系。这种官员和富商交好,就类似于前世的权钱勾结,两者各取所需,端得是十分巧妙的绝佳组合。

不过在以前的西门达、西门庆父子看来,巡检、县尉、主薄、知县已经是阳谷县方圆百里之中最为需要关注的官员,能够拉近彼此的关系,那么对于他们的生意来说,已经是足够使用的权力保护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